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君:秋风对作者的称谓。②我:秋风自称。③飕飗:这里形容遒劲、清爽。④拳毛:卷曲的马毛。⑤本诗当是刘禹锡晚年所作,沈德潜曾评价此诗:“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小题1】本诗的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小题2】与杜甫《登高》诗中的颈联相比,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5-26 02:5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交代了全诗的背景。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为秋季霜降提前而冻坏。
B.“岁晏无口食,……薄暮不盈筐。”交代了农民的生活景况。入冬后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度过饥荒。
C.后六句叙写卖地黄的情形。辛苦一整天采得满满一筐地黄,准备卖给朱门人家拿去喂马,希望换回一筐马吃的玉米、高粱。
D.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让采地黄者自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动作描写,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晚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E.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小题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各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因其排行二十八,故称。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小题1】下列对诗人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有“诗魔”“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B.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诗人对刘禹锡被贬官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的不平和无限的感慨。
C.“为我引杯添酒饮”中的“引”,本义为“拉开弓”。这里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D.“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隐含着赞美,诗人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小题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