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2)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3)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2:0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产生无限愁思。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善于安排描写角度。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前者是近景、静景,后者是远景、动景。
C.诗歌具有象征意味。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
D.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小题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