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有琵琶女的经历想到自己,从而心生同病相怜之感,发出了“
,
”的感叹。
(2)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社么不同的君子最终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3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①
,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小题1】诗的首联借助了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小题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凤晚,山山黄叶飞。
【小题1】请分析第一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虽僻远之何伤。(屈原《楚辞补注·涉江》)
⑵以不忍人之心,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
⑶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⑷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⑸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⑹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⑺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⑻歌曰:“……,……。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山坡羊·未央
①
怀古
【元】张养浩
三杰
②
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①未央:未央宫,在汉长安西南部的西安门内,为刘邦的开国宰相萧何负责监修而成,由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前殿遗址的高大土台基,在十几里之外即可望见。②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
【小题1】结合全曲,分析“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一句中“闲”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试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对比手法运用上的妙处。(4分)
同类题5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A.“莫听”句既渲染出雨骤风狂,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谁怕?”即“不怕”:不怕自然界的风雨,也不怕人生的各种风雨。
C.“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D.作者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的既有旷达心境,又有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