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
【小题1】试分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小题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8-05 03:18: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 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
【小题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就写出了这位琴师的气派,暗含着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的铿锵有力。
C.“如听万壑松”用万壑松来描写音乐,打通了听觉和视觉,使人通过联想松林的葱茏翠绿来感受音乐效果,这与“大珠小珠落玉盘”写法类似。
D.“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诗人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同时使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自己和蜀僧在音乐里情感的交融。
E.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起,“霜钟”用典,点明时令,与下面“不觉碧山暮”照应。
【小题2】结尾两句“不党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和《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的诗句,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妙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