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
__,
”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2)在《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用“
,
”来表现对汉元帝昏庸的讽刺和对昭君远嫁悲剧的同情。
(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4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真州
①
驿
文天祥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注释:①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文天祥被俘北上途中,于祥兴二年(1279)八月二十七日在这里驿馆暂住。三年前,文天祥曾随吴坚等“祈请使”离开临安,准备到元大都去会见忽必烈。不料一入北营即遭扣押,后设计逃脱入真州城,文天祥原想与守将苗再成计议反攻,不想被误认为是元人奸细,险遭杀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揭示了作者同真州的特殊关系,诗句把“我识山川”巧妙地说成“山川识我”,并在中间嵌进一个“如”字,表达了作者恍惚之情。
B.首联下句写眼下江山易主,又到哪里去找那些故旧呢?“更无人”三字一方面表达对旧友的怀念与伤悼,另一方面抒写了作者难言的隐痛。
C.颈联写干戈遍地,尘土眯目,描绘了一幅山河蒙尘的景象;这两句用衬托手法,字面上虽不带情绪,可骨子里充满了对元军的恨恨不已之情。
D.“北首燕山路”似乎只述跋涉去向,不过从一抵真州即已黯然伤神来推测,“燕山路”三字后头,就必然潜藏着进入元朝都城后更大的悲愁。
E. “凄凉夜向晨”是本诗写足白天事情之后唯一写夜晚的句子,用这样的句子结尾,能使全诗的议论性更强,白天的感受也因之变得更强烈。
【小题2】本诗颈联下句“天地暗愁新”写出了作者愁绪的哪些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
。 (《诗经·蒹葭》)
【小题2】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孟子《鱼我所欲也》)
【小题3】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题4】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5】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6】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小题7】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小题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___。 (《左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小题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题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臣欲奉诏奔驰,
;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李密《陈情表》)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孔子希望为政者能够端正自己,“其身正,
;
其身不正,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仁政思想。
(2)***《沁园春·长沙》中,以“
”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
”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3)《战国策》中描写荆轲刺秦临别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 “
,
!”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