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小题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小题2】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0-20 06:0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 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露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纵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小题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冷朝阳①还上元

韩翃(唐)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②外,秋风疏柳白门③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梦④里,共君携手在东田⑤。

注 ①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在中进士第之后,不待朝廷授官,即 于上元节归家省亲,韩翃等人即席赠诗,为之送行 ②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③白门: 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④寒梦:一作“寒食”。⑤东田:在金陵城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友人此时高中进士衣锦还乡,归舟饰以“青丝”,称“木兰船”,衬托冷朝阳中举之 后的畅爽之状,写其归途之乐。
B.颈联短短十四个字,却总共写了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 象,笔力可谓深厚,更衬托出了所居之人的高雅情操。
C.“别后依依寒梦里”一句,在 “梦”之前着一“寒”字,写此刻诗人与后人别后的凄凉,只能 在“梦”中相见,反衬了相思之苦,友情深厚浓郁。
D.“共君携手在东田”一句,回忆自己曾经在寒夜梦里携友人手共赏东田山色的情景,书写 此刻别后的相思之情。
【小题2】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他的送别诗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请以颔联为例,赏析这一特点。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