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来迟
海门
①
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②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②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12 04:4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按要求选择。
(1)重阳节,远在英国留学的小王要写一条微信,表达对国内弟弟的思念,以下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那一项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2)把下列句子组成成语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的是
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载体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③既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载体,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A.⑥③⑤④①② B.⑥⑤④①②③
C.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⑥⑤④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既自以为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九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
①
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②
。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释:①金猊: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紧扣“风”来写,“横吹”“僵”等词形象写出了风的大和寒。
B.第七、八句写精美的丝织品围在墙上,微弱的风无法吹动香炉中的香烟。
C.第九、十句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前面几句的写他人转到写自己。
D.整首诗巧妙地运用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艺术表现力。
【小题2】“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写作的对象。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汉乐府《陌上桑》)
B.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居易《夜雪》)
C.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从军行》)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题3】同样是写志向的诗,陆游《大风登城书雨》与严武《军城早秋》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军城早秋》)
同类题4
补充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吾所以为此者,
。
(2)人生如梦,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6)
,怎一个愁字了得!
(7)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
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
②
。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
③
,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l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l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第三、四句,写雨来得快又去得快,一天之内,有雨有晴,衬托出诗人时喜时悲的心情。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E. “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而泪双流。
【小题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