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默写
(1) ,时矫首而遐观。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4)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   。”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2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乃密刺史     白:报告
B.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之 壮:欣赏
C.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卑微
D.丁谧、邓颺等改法度 轻:随意
【小题2】下列对原文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B.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C.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D.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小题3】下列句子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而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且发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上汝南的士兵去解合肥之围。
B.有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自认识人清明,绝不相信诬告之词,还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
C.蒋济劝谏明帝要想建立伟大功业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百姓疾苦。明帝下诏表扬他尽进忠言。
D.丁谧、邓颺等人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受赏,蒋济上奏不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2)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民者,在上所以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众贵之者,()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晁错《论贵粟疏》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者,在上所以之牧:管理
B.盗贼有所劝:说服
C.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交通:结交
D.粟有所渫:流通
【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众贵之者,()上用之故也。
A.且然而以B.夫于是其
C.夫然而以D.且而乃
【小题3】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作者文中提出的“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
①薄赋敛,广畜积   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贱商人,尊农夫
A.①⑤B.①③C.③④D.②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告诫统治者要做到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否则人民就不能生活安定,国家也将充满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
B.作者指出,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而要想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当下关键的是要严格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作者尖锐地指出,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是农民生活极度艰辛困苦,而商人们则牟取大量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国家富强稳定,是不可能的。
D.文中提出如果能从国家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政府使用,那么百姓担负的赋税就可减轻 ,也可以让国家得到实惠。
【小题5】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1)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3分)
(2)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3分)
(3)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
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赴任。久之,巡抚吴甡荐其廉能。而巡按御史张孙振以请属不应,疏诬继咸脏私事。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甡贤继咸,斥孙振。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诏逮孙振,坐谪戍;继咸得复官。
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党千余人。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退贼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黄陂、黄安,筑黄冈城六千余丈。
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督师杨嗣昌以其知兵,引参军事。明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初,继咸闻李自成兵败南下,命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守九江,自统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援袁州,防贼由岳州、长沙入江西境。既已登舟,闻良玉反,复还九江。良玉舟在北岸,贻书继咸,愿握手一别,为皇太子死。九江士民泣请继咸往,纾一方难。继咸会良玉于舟中,良玉语及太子下狱事,大哭。次日,舟移南岸,良玉袖出皇太子密谕,劫诸将盟。继咸正色曰:“密谕何从来?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密谕何从来?”良玉色变,良久乃曰:“吾约不破城,改檄为疏,驻军侯旨。”继咸归,集诸将于城楼而洒泣曰:“兵谏非正。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遂约与俱拒守。中朝皆疑继咸、良玉同反。而南都时已破,诸镇多纳款。继咸劝梦庚旋师,不听。遣人语林奇、硕画、士元毋为不忠事,林奇、硕画、士元避皖湖中,遣人阴逆继咸。继咸已为效忠绐赴其军。将及湖口,而梦庚、效忠降于清,遂执继咸北去,馆内院。至明年三月,终不屈,乃杀之。
(选自《明史·袁继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的中央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B.中官,本为古官名,又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阙,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
D.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文中指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继咸性格刚直,不惧权贵。他上疏驳斥张彝宪的奏章,彝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继咸相互攻击,皇帝不听劝阻,他就独自一人上任去了。
B.袁继咸清正廉洁,富有才能。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的请托,便诬告袁继咸贪污受贿。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为之辩诬。
C.袁继咸通晓军事,骁勇善战。他带兵在兴国、大冶一带的山中捣毁了贼巢,活捉了贼寇首领,降服了一千多人,打退了七大部兵力的进攻,修筑了六千多丈长的城墙。
D.袁继咸忠君爱国,宁死不屈。南京被攻陷,各大兵镇都投降了,他被软禁在内务府的大院中,最终不肯屈服于清,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
(2)兵谏非正。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焉。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惮:畏惧
B.诸侯皆焉属:隶属
C.汉王笑曰谢:感谢
D.汉王使人问之间:私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项梁教籍兵法令秦武阳为副
B.于是至围王离项王受璧,置之坐上
C.楼烦欲射皆白衣冠以
D.徒吾两人耳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现项羽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②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③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④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⑤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⑥汉王大惊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⑥
【小题4】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