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
。
(2)《雨巷》一诗中,诗人独自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
,
”。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10: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亦我所欲,
,故不为苟得也。 (《曹刿论战》
越陌度阡,
。 (曹操《短歌行》)
(2)小大之狱,
,必以情。 (《战国策》)
,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3)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壮志饥餐胡虏肉,
。 (岳飞《满江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钧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畔。②箔,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小题1】《城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景,但写“雨”的侧重点不同,给人印象各异。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的“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神圣地位,客观地表述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的“
,
”,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
(4)《氓》中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
,
.”
(5)《离骚》中“
,
”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暗喻作者品行高洁。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大胆发挥创造,用“
,
”让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4)《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5)李密《陈情表》中反复申述感念新朝皇恩浩荡,为地方官员荐举人才“
,
”却“辞不赴命”说明原因。
(6)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吟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然后点明诗的出处:“
?”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13题。
新城道中
①
(二首选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②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
③
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
④
春耕。
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
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
【小题1】(1)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从全诗来年,前二名胜“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
【小题2】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哈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
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