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古诗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
(3)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臣密言:        
(4)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之 舍:舍弃。
B.太子愿国事于先生也 图:谋划。
C.行怨暴之怒,岂足哉 道:谈论。
D.不知吾形已不也  逮:到,及。
5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田光“智深而勇沉”和太子“重视人才”的一组是(  )
A.①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②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B.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②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C.①欲自杀以激荆卿   ②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
D.①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②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6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光是燕国的隐士,太子丹收留了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国,因此决定请田光出来商议抵抗秦国。
B.太傅鞠武请来了田光,太子丹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座。
C.其时田光早已身染重症,知道自己在世上活不长了,于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卿,最后自刎身亡。
D.太子丹说国家大事,希望田光不要泄露出去,其本意本不是怀疑田光,而是想保守秘密成就大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刘勉之,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逾冠,以乡举诣太学。时蔡京用事,禁止毋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勉之求得其书,每深夜,同舍生皆寐,乃潜抄而默诵之。谯定至京师,勉之闻其从程颐游,邃《易》学,遂师事之。已而厌科举业,揖诸生归,见刘安世、杨时,皆请业焉。及至家,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与胡宪、刘子翚相往来,日以讲论切磋为事。
绍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其行义志业以闻,特召诣。秦桧方主和,虑勉之见上持正论,乃不引见,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勉之知不与桧合,即谢病归。杜门十余年,学者踵至,随其材品,为说圣贤教学之门及前言往行之懿。所居有白水,人号曰白水先生。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勉之一介不妄取。妇家富,无子,谋尽以赀归于女,勉之不受,以畀族之贤者,命之奉祀。其友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理其家,而诲熹如子侄。熹之得道,自勉之始。绍兴十九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刘勉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中:字,男子15岁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字,是一种谦虚与礼貌。
B.绍兴间:绍兴,此处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
C.特召诣:阙,本义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一般代表宫阙、城阙、帝王居住之地。
D.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策试,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一般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
【小题2】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B.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C.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D.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勉之学习勤奋。他在求得伊、洛之书后,在深夜等其他学生睡后偷偷抄写并默默背诵。
B.刘勉之厌弃科举。他在告别诸生返归后跟从程颐交游,力耕自给,身心淡泊,于世无求。
C.刘勉之刚正不阿。他知道自己与秦桧合不来,就谢病归家,闭门谢客十多年,勤心讲学。
D.刘勉之不妄求取。他妻子娘家富有,没有子嗣,刘勉之将妻子娘家资产赠给同族的贤能之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逾冠,以乡举诣太学。
②其友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理其家,而诲熹如子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年十八,试礼部第一。是时,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幼学从之游。月书上祭酒芮烨及吕祖谦,连选拔,辄出傅良右,皆谓幼学之文过其师。孝宗闻之,因策士将置首列。而是时外戚张说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阴附之。幼学对策,其略曰:“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民困,将难正救。”帝览之不怿。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丁父忧,再调潭州。执政荐于朝,帝许之,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举《孟子》“幼学壮行”之语以对。上伫思,慨然曰:“今壮矣,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删定官。首言:“大耻未雪,境土未复,陛下睿知神武,可以有为。而苟且之议,委靡之习,顾得以缓陛下欲为之心。”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规摹尔。”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幼学请对,言:“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天怒人愤,可不伸大义以破其谋乎!”于是朝论奋然,始诏与金绝。幼学因请“固本根以弭外虞,示意向以定众志,公汲引以合材谋,审怀附以一南北”。帝称善。一夕感异梦,星陨于屋西南隅,遂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蔡幼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人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B.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遺岁币人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C.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人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D.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是中央政府设置的官学。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下第,既指下等、劣等,又指科举时代考试不中。文中指前者。
D.参政,即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权力同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幼学才学出众,青出于蓝。他十八岁就位列礼部考试榜首,而且其文章水平超越了老师陈傅良,得到了孝宗的赏识。
B.蔡幼学廷对直言,不避权贵。外戚张说专权时,他敢于直言朝廷政治弊病,因此惹怒了皇上,没能置于首列留京重用。
C.蔡幼学恪尽职守,能解圣意。调任潭州后,他建议孝宗不要受消极的言论、积习影响,而应积极收复国土,引起孝宗共鸣。
D.蔡幼学极尽忠言,鞠躬尽痒。蔡幼学力排众议,使皇帝答应同金国断交,提出了加固根本、聚合人才等治国主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
(2)玉培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