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2-26 12:3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文后各题
踏莎行·山居
张伦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小题1】词的上半阕后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阅读
曲 江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小题1】下列鉴赏文字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游曲江,正值暮春,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繁华盛开反衬现实,心境十分杂乱。
B.作者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C.“一片花飞”, “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
D.如今,面对着“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正愁人”三字力透纸背。
【小题2】下列鉴赏文字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三句写”“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作者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写出安史之乱后,曲江一片萧条,门可罗雀。
B.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只一落花,连写三句,魂消欲绝。
C.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
D.联系全篇来看,“行乐”,是指杜甫举杯消愁、在春光中及时行乐,并非像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
①
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②
舴艋舟
③
,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③舴艋舟:小船。
【小题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直接写心绪的句子是哪一句?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平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减云屏,更哪堪酒醒!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用语经济,仅用“眉长鬓青”四字就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黑发勾勒出来,女主人公慵懒萎靡的神情顿时突现在读者面前。
B.“写春风数声”生动形象,以“春风”写筝声,以无形写有形。它荡漾于小楼,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将筝声写得可见可感。
C.“翠销香减云屏”用精炼的六个字写出了室内画屏彩色渐退,暖香渐少的情形,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的浓缩在一起。
D.本词在语言上强调炼字,“写春风数声”一个“写”字极富表现力,将本不能搭配的“写”与“风”强行搭配,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E. 本词题材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表现出一种清新的风格。
【小题2】本词的“更哪堪酒醒”与《涉江采芙蓉》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在抒发的情感与抒情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点绛唇•丁未①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
②
黄昏雨。
第四桥
③
边,拟共天随
④
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 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 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③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 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小题1】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结尾“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着一“舞”字,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