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葵扇
(清)陈恭尹
万树绿撑天,多在黄云紫水边。谁结轻丝裁作月?团团,买得清风不用钱。
声价顿能添,安石风流久不传。寂寞空斋谁是伴?翩翩,荷叶香来亦偶然。
【注】①安石:指谢安,晋代宰相,字安石。《晋书·谢安传》: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今广东清新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介绍了制扇所用的蒲葵的生长环境,描绘了一片翠绿繁盛、郁郁苍苍的景观,渲染了蒲葵生长地方的非凡美丽。
B.作者在上片以风趣的笔调点出了葵扇的作用,随后用“声价顿能添”来表明大家对免费唤取清风的葵扇的喜爱,纷纷竞相购买。
C.词的最后用“荷叶香来亦偶然”,表明在葵扇的轻拂下,偶尔飘来荷叶香,在习习清风与阵阵香气的缭绕中,暑气自消,执扇者好不自在。
D.本词善于用提问引发读者思考,比如上片引发人们猜测,是谁能制作出这圆而精致的葵扇呢,充满了对葵扇的赞美之情。
E. 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结构层次清晰,运用了比喻、对偶、设问、用典等多种手法,堪称咏物小词中的佳作。
【小题2】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本词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26 07:2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之。

(注) 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道业解惑 受:同“授”,传授。
B.今世以无忌惮相 高:以……为高。
C.古人姓氏,道听未 审:仔细。
D.作《续师说》以之 谢:道歉,谢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是为师者罪也 句读不知
B.羲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出人也远矣
C.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    作师说贻之
D.羲老失学 吾尝跂望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D.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2)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疾。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叟悯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迁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疾 疾:痛恨
D.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小题4】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项羽、李存勖(1)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甲)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乙)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行赏,人且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也。(丙)

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宋祖端居汴京,曹彬下江南,收六十余年割据不服数千里之疆土,而不轻授以使相,故功臣终安臣节而天下定。成大业者,在量不在智,明矣。量者,定体于恒者也。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忧喜变迁,须臾不制,转念知,而势已成乎莫挽,唯定体不立故也。(丁)败则唯死而已,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止,羽、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

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既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岂徒介然之勇,再鼓而衰,不足恃哉?智足以制胜,而俄顷之间,大忧大喜之所乘,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倾败即成乎莫挽。豪杰之与凡民,其大辨也在此夫!

(取材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
【小题1】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其也 机:时机
②犯大敌而不   挠:屈服
③量不足以之也 胜:战胜
群雄 间:离间
⑤人且于君臣之义 喻:告诉
⑥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也  抑:克制
⑦转念知 非:不是
⑧无所止 汔:完成
A.①⑧B.②⑦C.③⑥D.④⑤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智遽穷乎 唯定体不立故也
B.卒嗣源所迫 曹彬下江南
C.以从容论功行赏 在量不在智
D.自敛雄心俯听 既身任天下
【小题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知机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倾亡者
B.一摧(于)垓下
C.更起而角死力,(盖)汉亦疲矣
D.而不轻授(曹彬)以使相
【小题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
气量是心的内在根本,才智是心的外在表象
B.藉令戢悻悻之怒
假如让他克制住愤愤的怒气
C.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
是相互转化不能预测的
D.声音笑貌传其摇荡无主之衷
声音表情随着他起伏的命运而变化
【小题6】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虽成必败,苟败必亡
②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
【小题7】作者认为“豪杰”与“凡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各举一例,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