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诗句,以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神奇想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B.《春望》一诗,颔联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望岳》全诗紧扣“望”字来写,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D.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5-15 11:16: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 ,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
茂陵③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着笔就实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可以回国时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深刻地显示出苏武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
B.首联下句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写“古祠高树”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
C.颔联上句描绘了一幅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D.颔联下句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他对被囚匈奴的怨恨。
E. 颈联从时空的角度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当日的“甲帐”却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
【小题3】【小题4】本诗的尾联颇具特色,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绘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释: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②元祐初,黄庭坚的好友王定国因直言进谏遭贬,出为扬州通判。③洛:洛河,可通扬州。④鸡头:鸡头米,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软糯香嫩,营养丰富,是水八仙之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朋友王定国先从扬州寄赠他一首诗,他又依照原韵、原字相和了这一首诗。
B.第一句径直说“清洛思君”,亦实亦虚,运用明喻,把对朋友的绵绵情思比作昼夜不断的流水,化具体为抽象,生动形象,含蓄劲拔。
C.第二句用“片帆”代指朋友北归的航船,“何日”写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切,这句不仅补足了前句思君的内涵,也表明对朋友遭贬的不满。
D.以颔联写出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关切,其中“犹”“却”两字,转接有力,含有无限感慨之意,意思陡下,可谓顿挫有力,曲折有变,诚为奇警。
E.尾联中指出“扬州”一直是商业都会,歌舞繁盛之地,“岂有竹西歌吹愁”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羡慕之情。
【小题2】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小题2】“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小题3】本诗七、八两句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两句诗,分析诗人的形象。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