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忆秦娥
听戍者言
天涯路,荒荒野日黄云暮。黄云暮,年年笳吹,征衣如故。
君恩不到边庭戍,乡心空结将军树。将军树,平安烽报,翠围深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一、二句,描写一幅荒凉的边塞景象,荒野落日,黄云孤飞,天涯迟暮。
B.笳是一种古乐器,汉代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也称胡笳,其声音悲凉,常用来形容边塞。
C.上片三、四、五句,“征衣”二者扣题中的“戍者” “年年”言守边之久,“如故”言朝廷不关心士卒,不给他们洗换的征衣。
D.词的结句以“翠围”联想家乡,与开首“黄云”描绘边塞,两相映衬,既突出思乡的主题,又使全篇的结构浑成圆融。
E. 词的下片,作者以自己戍边的亲身感受与经历,发出了“君恩不到”,“乡心空结”的叹息。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5 09:4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1)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2)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释:(1)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2)若为:怎样。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
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
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寓有一番寄托。
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
【小题2】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
【小题3】这首词抒发情感起伏跌宕,波折连绵。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阐释。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