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
红叶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有些人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1-06 07:0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①
【宋】宋庠
绿鸭东陂②已可怜,更因云窦③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①皇祐年间(1049-1054)宋庠贬官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完工以后,他写下了《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②东陂,指西湖的东部分。③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中涌流而出的云。
【小题1】以下对本诗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绿鸭”写水的色彩。东半湖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更因”承接上文,描写西半湖流云涌动,其风景更令入陶醉。
B.颔联凿通了东西两湖,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展尽”是个双关的动词,既是说湖面开阔了,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边;又是说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开阔。
C.颈联“都浸月”三字,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过寒新树便留烟”,萧瑟寒意中新枝摇曳,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意境。
D.尾联作者抒情达意。古人称太守、郡守、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为使君。这时宋庠正贬官许昌,为知州,故自称“使君”。
E. 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诗人的观察力比较细密,故状物、写景细腻传神。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噫吁嚱!乎高哉 危:高大
B.地崩山壮士死  摧:垮塌
C.下有冲波折之回川 逆:回流
D.以手抚膺长叹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噫吁!危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
D.①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解忧,唯有杜康
【小题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小题4】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