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濦亭同麻知几赋①
【金】元好问
零落栖迟复此游,一樽聊得散羁愁。
天围平野莽无际,水绕孤城闲不流。
柳意渐回淮浦暖,雁声仍带塞门秋。
登高望远令人起,欲买烟波无钓舟。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避乱河南登封时的作品。麻知几,金代后期文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首联中的“复此游”三字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再次来到濦亭游览时有所感而作。
B.颔联的“闲”字蕴意丰富,语带双关:既指水流平静之状,也指诗人闲适自在之态。
C.“雁声仍带塞门秋”意谓时值深秋,长空雁阵,哀鸣声声,送来一阵阵边塞的寒意。
D.中间两联在写法上由远及近,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摹写景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E. 尾联的“起”字,有心动的意思,此处写诗人登临高处,纵目远望,不由得怦然心动。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21 12:0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晓 行
①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②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作。②折:萦绕。
【小题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C.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D.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小题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3
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①李白、杜甫、白居易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当之无愧。李白,始终蔑视权贵、不向权贵折腰,于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
,
!”
杜甫,悲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于是他在《登高》中吟诵:“
,
。” 白居易,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于是他在《琵琶行》中悲叹:“
,
!”
②“鹏程万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庄子在《逍遥游》中这样描述“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梅
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小题1】简要说明首联在全诗中的主要作用。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
【小题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有人评其“匠心别具”,请简析其艺术效果。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