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小题1】这首诗写出了“官舍竹”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本诗的尾联,有人说表明了作者内心的不满,也有人认为表达了作者的坚定的信念,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06-15 04:0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音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按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额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小题2】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股,建立周朝。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地点,“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