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目。
浪淘沙 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铭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小题1】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两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5-04 02:2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隐居士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②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就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者旧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②玉睡:珍贵的书籍。③襄阳者旧,泛指襄阳的隐士。④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魄山南,未曾入城市。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候,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
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
C.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们没有选择“高卧一庵”的生活。
D.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士”,其实,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
E. 本诗结尾两句描述了襄阳隐土的节操志向,他们为了高尚的品节志向苦苦坚守,庞德公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小题2】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