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揽衣推枕起徘徊……梨花一枝春带雨”六句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揽衣推枕起徘徊”,用了四个动词极有层次地展示出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臣到来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透露出她在仙界朝思暮想的殷切期待。
B.“花冠不整下堂来”写杨贵妃急于听到“汉家天子”的音讯,因而来不及整理衣冠就走出了厅堂。
C.“风吹仙袂……犹似……”一句,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她还想给唐玄宗跳一曲《霓裳羽衣曲》。
D.“泪阑干”对应“春带雨”,运用比喻写出了杨贵妃的不幸与哀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26 08:3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夜坐
文及翁
注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
注:文及翁,南宋宝祐元年(1253)进士,曾任参知政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他身在元朝,心系故国,隐身山野,思系闲境,这首诗就是写他在山中的隐居生活。
【小题1】本诗的前两句写景物,其中哪个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
【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在战乱时期要跟和平时期一样,即使居穷困之境仍要注重道德修养。
B.颔联以干戈不断与常修礼乐作对比,表达了对弟侄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同情。
C.绿竹影摇映书案,泉声淙淙入砚池,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书堂清雅的环境。
D.本诗语言通俗浅近,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刻画出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小题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发阆中
注
唐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注】此诗作于763年(安史之乱末年)秋冬,杜甫由阆中回梓州(今四川三台)途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二句写蛇虎为患,人烟稀少,无村落可歇息躲避。
B.颔联二句写溪行之景,风狂云低,山树悲惨,即将下雨。
C.颈联中“秋花锦石”说明作者此时很欣赏两岸及水中景物。
D.杜甫为避难而流寓异地,辗转已多年,故有“何时”之叹。
E. 从诗中可知,诗人的女儿病了,自己又流寓异地,其情甚苦。
【小题2】“愁苦”是本诗的诗眼,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苦”之情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② 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寂然独居空闺,哪比得上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这独居空闺的寂寞之情,兴起了全篇绵绵的愁思。
B.颈联前一句承上文征戍之意,后一句承上文忆辽阳之情。这一联写征夫音书断绝,生死难料,思妇长夜不眠,愁断人肠。
C.本诗既有“郁金堂”“燕双栖”的正面衬托,又有"木叶”落、"秋夜长"的反面衬托,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D.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和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小题2】本诗颔联中“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木叶“一词是否能改为“落木”,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
,_
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_,
。
(3)《关雌》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迫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_,
。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
。
(6)陶渊明《饮酒》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
_,
。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