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09:57: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南柯子 宋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
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小题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小题2】结合下阕诗句分析词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容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行人砰论这首梅花到看不见梅.但通篇透露着报春的讯息。你看到哪里写梅了吗?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写了什么?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下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生机,请从动静的角度对之进行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题
②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③
。
(注)①嘉佑八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两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宿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小题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