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②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③,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水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朱熹《四书集注》)
(注)①亟:屡次。②科:通“窠”,坎,洼地。③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4分)
答:
【小题2】请结合朱熹的注解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8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10 10:48: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8分)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①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②,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馅笑,病于夏畦③。’子路:‘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段干木:战国初期人,孔子弟子子夏的弟子,曾做过魏文侯的老师。②泄柳:鲁穆公时贤者。③病于夏畦:比大热天在地里干活还难受。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孟子认为古时候,不是诸侯的臣下,不去谒见诸侯。段干木越墙躲避(魏文侯的来访),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合乎“礼”。
B.公孙丑之所以向孟子请教不主动去求见诸侯有什么道理,是因为作为学生,都希望老师谒见诸侯之后,自己有官做并可以实现理想。
C.阳货探听到孔子不在家时,特意给孔子送去一只蒸熟的小猪,按礼节规定,孔子就应该前往大夫家拜谢,这样正和阳货的心意。
D.文中引用曾子和子路的话是想说明,君子要想出仕,不能装出笑脸去巴结人;与诸侯志趣不相投,就不能为难自己勉强出仕。
【小题2】(小题2)孟子认为“君子之所养”(君子所要培养的道德操守)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分析。(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天怒
(明)江盈科
①天意之怒,见于候兆,惟心乎畏天者,自能测之;毋犯其怒,而能自必其命,余盖验诸舟人已。辛酉之夏,舟过丰城,日亭午,天色光莹,万里一碧,然甚暄热,偶西北有黑云起,初如盖,渐蔓衍铺叙如絮。舟子谓余曰:“宜泊舟。”余曰:“晴霁无风,奈何泊?彼前舟鱼贯,橹者桨者皆弗泊也,而奚泊?”舟子曰:“恶风至矣,不泊,且覆。”遂维舟于岸,首尾皆植桩焉。余乃携一童子登岸,颇舒挛缩,少憩卖浆家。俄而震风大作,屋瓦群飞如蝶,俯视江心,白涛山立,高十余丈,前舟覆者凡十余艘,人从波中出没,如惊凫乱鸭,死者十六;而余舟独完,浪亦翔入舟口,行李俱湿。乃取酒犒舟人,曰:“非汝早见,将江鱼腹中又葬楚人骨矣。然汝何以知天且风?”舟子曰:“天气怒,应有怒风。我辈江行久,故能测。测其且怒,畏焉而谨避之,庶不及覆。公非江湖人,安测?彼前舟者非必不测,盖直以为不足畏,恃焉,而及于溺,可怪也已。”
②嗟夫,天下犹大舟也,天下之人无贵贱,无老弱,无贤愚,皆同舟之人也,而倚一人为舟师。数年以来,天怒叠见,彗出矣,地震矣,山移矣,水血矣,铁星陨矣,木象生矣,两宫三殿灾矣,太庙古树雷且火矣。乃岩廊之上恬不为畏,岂其聪明越世,仰视甚怒之天而不能测耶?测则何容泄泄若是耶?余盖忧焉,恐向者处丰城之小舟而完,今处天下之大舟而覆。《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今日之势,何可不亟图也?
(选自《雪涛小说》)
(注)①江盈科: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②凫:fú,又叫野鸭、鹜,生长在江河湖泊中。③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溺,落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候兆(_____________)  (2)而能自其命 (_____________)
(3)不及覆(_____________)  (4)乃岩廊之上不为畏(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用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余舟独B.然汝何以知天下且
C.两宫三殿D.太庙古树且火矣
【小题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在舟子看来,“前舟者”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作者以大舟类比天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