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论语》语段,做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翻译“不患人之不己知”(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三则都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0-07-23 10:0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小题2】(小题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心理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主要运用了对比法,表现在对林冲先夸后骂的动作描写上。
D.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小题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技

李超,字魁五,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口:“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日:“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     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超武艺不精的一项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②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李舁归,月余始愈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憨和尚为了教导李超,在与李超交手时,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离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谦逊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多次通过“笑”来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点描写了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众相顾,迄无应者。
(3)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