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马上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小题2】(小题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03-21 04:0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薛灵芸
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
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之牛,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恶厉之疾。此香腹题国所进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
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芸之名曰夜来,入宫后居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乃止不进。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也。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灵芸是个勤劳的人。入宫前,她家境贫寒,经常和邻家妇人一起在夜里用麻蒿照明进行劳作;入宫后,她生活优裕,但也会在夜里做女工。
B.文章注重场面描写。文章采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场面,注重夸张,比如写车的华美、驾车青牛的奇特等。
C.文章注重细节描写。比如作者抓住“流泪”的细节,浓墨重笔,一再描绘,先是“沾衣”,继而变成“红色”,最后“泪凝如血”,刻画了薛灵芸离开父母时悲痛的心情。
D.文章主题鲜明。文章通过对文帝迎娶薛灵芸大肆铺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贫苦少女的悲惨命运,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

同类题2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后面题。(10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B.而闻者彰:清楚
C.而江河绝:横渡
D.君子非异也生:习惯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青,取之蓝②而寒
B.①车柔使然也②不如须臾所学也
C.①故木受绳直②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登高招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面两句话,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学不可以已 ②金就砺则利
A.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B.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C.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D.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小题4】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又是可以改变的。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请根据原文填空,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4分)
事物的原状
外物的作用
产生的结果

提取


降温



轮(曲)

受绳





博学(学习)
知明而行无过(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