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5分)
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注解] ①子莫:人名。
【小题1】从语段①看,杨朱主张“ ”,墨翟主张“ ”。(2分)
【小题2】结合语段②,分析孟子反对与提倡的观点。(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29 09:1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夫妇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干宝《搜神记》)
注:①城旦:一种苦刑,受刑者白天防备敌寇,晚上筑城。②日出当心:太阳照着我的心,意思是向太阳立誓,表示自杀的决心。③衣不中手:意思是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雨淫淫 淫淫: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B.王囚之,论为城旦 论:议论
C.宿昔之间 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D.屈体相就 就:靠近
【小题2】对本文思想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B.本文讲述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歌颂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C.韩凭和妻何氏是一对忠于爱情、誓死不屈的夫妻,何氏宁死也不到王府,最后被逼投台而死。
D.本文的结局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两棵大树,根交枝错,且有鸳鸯栖鸣于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同类题2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玛丝洛娃先是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甚至迷迷糊糊地想象着她当年是多么幸福,但同时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
E、“而且我已下定决心请求她,请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道。
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与马斯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与马斯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对她犯下的罪过了。
A.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玛丝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
B.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C.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
D.“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小题2】简述马斯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小题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