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与孙司封书
曾巩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智高必反,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栽其家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户孔宗旦智高必反策:预计
B.即载其家桂州走:逃到
C.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表彰
D.或隐而不言,或而不备忽:忽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书告其将陈珙作师说贻之
B.智高度终不可下,杀之今君亡赵走燕
C.宗旦乃独不六国秦皆诸侯
D.但贼至能死不去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宗旦“直言不讳、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的一组是:
①宗旦言不已 ②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③即载其家走桂州   ④但贼至而能死不去
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
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
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而且还要力开言路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
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11:0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小题1】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与“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中的“完”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B.得夜见汉使
C.空以身膏草野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皆为陛下所成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谒者     拜:授予官职B.用驴辇   更:改换
C.诸胡所以难得意者    原:原来D.悉驱群胡妻子之   内:通“纳”,接纳
【小题2】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为之立祠。
B.邓训必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入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父亲并不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