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家门衰微。祚薄:福薄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C.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D.形影相吊::悼念。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
B.至于成立
C.零丁孤苦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
A.臣险衅
B.臣具表闻
C.猥微贱
D.臣供养无主
【小题4】对李密的经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出生六个月时,父亲就死去。
B.在他四岁的时候,舅舅违背母亲的意愿,逼迫母亲改嫁。
C.李密由后母刘氏抚养成人,从小体弱多病,九岁时还不能走路。
D.一位太守名逵的考察并推举他为孝廉,一位刺使名荣的举荐他为“秀才”,不久,晋武帝下诏,征他为郎中,后又征他为孝廉。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0-22 10:5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⑥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ī):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崖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兴焉狱:监狱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能言上人能诗者欲人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诗闻于杭之人矣不赂者赂者丧
C.莫不有裨世教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不师古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入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小题4】(小题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至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 )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小题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侥幸,保卒余年庶:庶民,百姓。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C.但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凡在故老,蒙矜育②三径就荒,松菊
B.①州司临门,急星火②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见明知②财物无取,妇女无所幸
D.①臣进退,实为狼狈②巫医乐师百工
【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开头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意在表明对于普通臣民来说,孝比忠更重要。
B.第一段中“况臣孤苦”上承课文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
C.第二段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D.文章前两段侧重在虚实中动之以情,所选这两段则侧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将而更以贺也吊:慰问B.于是有水火之孽:灾祸
C.非负足下也特:只,仅仅D.而彰之宥:珍藏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所以尤贺者也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虽圣人不能是必信教慎于接物
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虽有槁暴,不复挺
D.不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入前为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
C.作者对王参元的赞赏话积在心中五六年,在适当的机会对别人称道王参元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小题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
【小题5】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君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B.①承天命(景:大)②能终者盖寡(克:能够)
C.①夫在忧(殷:深切)②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放牧)②能而任之(简:选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罚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
B.①择善从之②终苟免不怀仁
C.①震之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傲物
D.①将有作,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ZXXK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