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然吾窃自幸曰:“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再败之耻,而俯首以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己而自足 矜:夸耀
B.艺本不佳,于人何 尤:埋怨
C.又意汝必再败之耻 惩:惩罚
D.而俯首以矩矱也   就:遵守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②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B.①所谓楚而北行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C.①今追忆当时所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D.①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
_____________。
(2)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_____________。
(3)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_____________。
【小题4】张居正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告诫,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4 10:1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环檄李纳 檄:发文书
B.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 谢:道歉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舍:安置
D.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 亟:急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讳昌裔: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必须称名时,就在前面加一“讳”字。
B.曾大父:“曾”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大父,即祖父(外祖父),曾大父就是曾祖父。
C.揖、拜:揖,古代的拱手礼,拜,古表敬意的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
D.甲子:“甲子”,天干地支合用,用以纪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可用于纪年、纪月和纪日。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壮,自试以《开叶蕃说》干边将,不售。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
苏颂
中书舍人新淦孔公,讳文仲,字经父。其先出鲁曲阜苗裔宣圣之后,公之六世祖绩为唐吉州衙推卒官,因家新淦,新淦今升为军,号临江。尚书后部郎中,赠正议大夫,讳延之,公之父也。公世儒者,少禀义训,知自刻苦,经、史、子、集,无不识于心而诵于口。其议论泱洽,讲解精辨,诸宿儒往往不能出其右。嘉佑六年,廷试擢进士丙科。公以文名振场屋。满岁,用荐举升出风口州军事推官。
熙宁三年,诏举贤良方正之士。龙图阁学士元公绛以公应诏。召试秘阁,论在第一,对制策入三等上。是时朝廷方大有为,辅臣建议以谓祖宗法度至此已敝,当悉更改。而公之策不以为便,故执政疑之,奏黜不收,趣还本任。
未几,公丁内艰。服除,除充国子监直讲。时学才方用五荆公经义进取,以公不习是学,换三班院主簿。后改著作佐郎,通判保德军。军城依山居,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艰于出郭,公奏展城围其泉郭内。元丰八年夏,上覃恩转承议郎。
今上初纂嗣,太皇太后同听政,相司马文正公,稍复故事,擢用旧人。元祐元年,擢公为礼部员外郎。神宗庙配享功臣,众意多在王荆公。公曰:“精忠贯天地,功利及社稷,赠太师郑国公富弼乃其人也。”众不能夺,卒用郑公配享。
二年,自朝奉郎起居舍人拜左谏议大夫。前后陈数十事于上,或用或不用,义之所在,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未几,迁中书舍人。偶寒疾,未拜命,犹谓所言未尽,惓惓不已。
明年春,同知贡举。尝谓士之挟艺以干进,升黜当否,系有司之勤惰。于是昼则据案以稽参程衡,夜则篝灯以点定朱墨。前日之病犹未间,而治事不废。同僚觉其剿瘵,因语以法有疾许先出,不尔且就枕,毋宜自苦如此。公曰:“居其官则任其责,岂敢以疾自便。”其勤如初,卒至于大病。及事毕,奏牓归第,未旬朔,三月二十一日以不起闻。两宫览奏恻然,下诏厚恤其家。及丧归,又命其季弟集贤校理平仲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士大夫识与不识,闻之皆失声嗟悼,以为朝廷丧一直臣。
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与人交不为苟合,久乃见其情至。其接物以诚无外饰,多此类也。性喜饮酒,饮益多而色益庄,其中皞皞然若有所得。享年五十有六。死之日家无余贮,惟有书五千卷,皆手自校缉者,遗文若干。
予摭众人之言及尝所闻见者以为之铭。
(选自《苏魏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苏颂,北宋哲宗朝左宰相。②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③辅臣:和下文的“执政”,都指宰相。④配享:合祭,祔祀。指功臣附祭于帝王宗庙。享,通“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举升台州军事推官   用:因为
B.是时朝廷方大有为 方:正
C.稍复故事 故事:旧例
D.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   誉诽:赞誉,毁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仲的造福是孔圣人的后代,他的六世祖孔绩做过吉州衙推卒官,后在新淦县安家了。孔文仲的父亲被追赠为正议大夫。
B.嘉佑六年,孔文仲在廷试中被拔擢为进士丙科。他的评论言论透彻贯通,讲解深入明晰,素有声望的儒士都不能超过他。
C.孔文仲受皇上特派主持进士考试。他日夜辛劳,批阅考卷,以致积劳成疾。同事让他去求医,他不愿意,最终大病一场,不久去世。
D.孔文仲喜欢喝酒,喝得越多,脸色就越庄重严肃,脸上还一副自得的样子。五十六岁去世,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只有五千卷书籍和他遗留的若干篇文章。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又艰于出郭。
(2)公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请简要概括孔文仲的才学、品格。

同类题3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鸟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遭闵凶 夙:早时
B.臣洗马 除:除去,免除官职
C.则刘病日     笃:病重
D.保余年 卒:终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险衅,夙遭闵凶    去六月息者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望长安日下
C.臣进退,实为狼狈    二虫又何知
D.臣少仕伪朝  相如素贱人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臣以供养无主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辛酸,奠定了全文悲凉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如果说第一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话,此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第三段首先列出晋武帝的施政纲领“圣朝以孝治天下”,为孝敬祖母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诏赴职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接着写到最关键的问题,以委婉曲折的语言表明自己仍然怀念旧朝,不事二主的心愿。
D.本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孙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而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提出孝治天下的道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
A.充乎天地之间,其气之小大。   称: 相称,符合
B.思之至深,以为文者之所形。   气: 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
C.太尉以才略天下 冠: 位居第一
D.将归治其文,且学为政。 益: 增加
【小题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
A.称其气之小大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气”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养气”。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有删改)陆贽(唐)
圣人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入,必悖而出。”非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萌于兹柢:树根
B.将五旬迨:趁着
C.宜增励之诚儆:警戒
D.竟大艰夷:平定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立教也知来者可追
B.奉私求作《师说》贻之
C.非明效欤孰能讥之乎
D.货悖入人非生知之者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B.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4】(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C.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D.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3分)
⑵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3分)
⑶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