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B.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这篇文章通过在赤壁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了作者人生失意的悲伤和痛苦.
C.文章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夜游图,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的兴奋之情。
D.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14 12:4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小题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大得多。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植不足以自  给:供应
B.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维持
C.彭泽家百里    去:返回
D.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稔:谷物成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陶渊明自免去职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C.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序可分三层,先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经历,再写弃官归田的原因,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时间。
B.尽管因诸侯爱惜人才使陶渊明得以出仕,但陶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从中也能看出其宏大志向无从施展的苦衷。
C.从结尾处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乙巳岁十一月”可以推断,作者是先写辞文,后写序文。
D.序辞关系密切,但谋篇之法不同。序是对半生出仕的省思,侧重实录;辞是弃官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重虚拟。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4)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