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说居庸关
(清)龚自珍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馀水之源也。自入南口,木多文杏、婆、棠梨,皆怒华。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臂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 入 南 口 四 山 之 陂 陀 之 隙 有 护 边 墙 数 十 处 问 之 民 皆 言 是 明 时 修 微 税 吏 言 吾 固 知 有 间 道 出 没 于 此 护 边 墙 之 间 承 平 之 世 漏 税 而 已 设 生 昔 之 世 与 凡 守 关 以 为 险 之 世 有 不 大 骇 北 兵 自 天 而 降 者 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
(原文有删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6 07:37: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常见文体,名篇不少。从内容上看:可以记人,记事,记游,记物等,故又称为“杂记”。除了本文,其实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著名的“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_________》、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_________》等。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以为美,正则无景 (___________)  
(2)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 (___________) 
(3)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梅者 (___________) 
(4)而江浙之梅皆病 (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B.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非有能硕茂之也D.毕礼而
【小题4】卖梅的人是怎样使正常的梅成为病梅的?(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5】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①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甲)是其炳六籍、训万世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③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有删改)

(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小题1】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则B.且C.以D.为
【小题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呜呼,大哉斯言!
A.甲B.乙C.丙D.丁
【小题4】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小题5】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 叶 机
清龚自珍
鄞人叶机者,可谓异材者也。
嘉庆六年,举行辛酉科乡试,机以廪贡生治试具,凡竹篮、泥炉、油纸之属悉备。忽得巡抚檄曰,贡生某毋与试。机大诧。
初,蔡牵、朱两盗为海巨痈,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俟其去,或扬帆施枪炮空中送之。寇反追,衄不以闻。故为患且十年。巡抚者,仪征阮公也。素闻机名,知沿海人信官不如信机,又知海寇畏乡勇胜畏官兵,又知乡勇非机不能将。
八月,寇舶定海,将犯鄞。机得檄,号于众曰:“我一贫贡生,吮墨,执三寸管,将试于有司,售则试京师,不售则归耳。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虽然,不可已。愿诸君助我!”
众曰:“盍请银于文官?”“不可!”“盍假炮于武官?”“不可!”“事亟矣,何以助君?”
叶君则揎臂大呼,且誓曰:“用官库中一枚钱,借官营中一秤火药而成功者,非男子也!”飞书募健足至行省,假所知豪士万金,假县中豪士万金。遂浓墨署一纸曰:“少年失乡曲欢致冻饿者,有拳力绝人者,渔于海者,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与无此数端而愿从我者,皆画诺!”夜半,赍纸者返,城中村中,画诺者几三千人。
天明,簿旗帜若干,火器若干,船若干,粮若干。机曰:“乌用众,以九舟出,余听命。”
是日也,潮大至,神风发于海上。一枪之发抵巨炮,一橹之势抵艅艎。杀贼四百余人。
九月,又败之于岸。十月,又逐之于海中。明年正月,又逐之于岛。浙半壁平。
出军时,樯中有红心蓝边旗,机之旗也。自署曰“代山”,其村名也。朱舰中或争轧诅神,必曰“遇代山旗”。
阮公闻于朝,奉旨以知县用。今为江南知县,为龚自珍道其事。
(选自《国文八百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反追,衄不以闻 衄:挑衅。
B.售则试京师 售:考中。
C.夜半,赍纸者返   赍:送。
D.天明,簿旗帜若干 簿:登记造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机以廪贡生治试具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叶君则揎臂大呼 则与一生彘肩" )
C.父、子、兄、弟有曾戕于寇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D.为龚自珍道其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机在参加乡试的时候接到了领军抗敌的重任,因为朝廷了解他的才干和领导能力,只有他才能在此时担起重任。
B.在众人迟疑犹豫之际,叶机用自己坚定的誓言和果敢的行动凝聚了士气,一战再战,平定海盗,得到了朝廷的任用。
C.文章记叙了叶机带领地方武装击败海盗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智慧,也流露出对清政府及军队腐败无能的讽刺。
D.文章除了直接表现叶机的英雄气概之外,也从侧面进行了烘托,比如敌人内部一旦起了纷争,就会诅咒对方遭遇叶机的部队。
【小题4】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学记》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劫掠户口以百数,岁必再三至。海滨诸将怵息。
(2)今中丞过听,檄我将乡里与海寇战,毋乃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