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14 11:4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陶渊明归心似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陶渊明描写初回到家时看到的情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诗,所蕴涵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
④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的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描写树木茂盛、流水明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抒发对生死的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⑧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愿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卒章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可说也说:解脱
B.无与士耽耽:沉溺
C.自我徂尔徂:往
D.渐车帷裳渐:渐渐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桑之未落太子迟之
B.士贰其行吾其还也
C.以尔车来具告以事
D.言既遂矣静言思之
 
【小题3】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悔恨和警醒。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了对比。
D.“女也不爽”意思是女主人公并无差错,她对感情忠贞,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小题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C.运用对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歌通过女主人公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以及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D.本诗三次写到淇水,有实有虚,贯穿全诗,淇水是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见证,诗歌通过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可谓构思精巧,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