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 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 于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B.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C.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D.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隋唐至明清,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以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
B.“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没有这种名分的其他儿子,则不能被称为太子。
D.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选自必修三文言文)
例句: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A.去今之而葬焉。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
D.顺流而行,至于北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2)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3)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2 11:5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文中的庙号还有“英宗”,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4】翻译。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4)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阙,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继之曰:“既留兵,自当转饷,奈何疲敝属国。”议者韪之。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
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年例故事以争,且为光房称枉,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亦以失职抗疏劾大智。大智乃引疾去。继之亦不为辩。
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党人,故来朝抑之。继之不能禁。时居相等已去国,独瑾再争,诋继之、来朝甚力。来朝党思以众力胜之,于是诸御史群起攻瑾。瑾争之强,疏三上。来朝等亦三疏诋讦,来朝乃言:“年例、协赞之旨,实秉国者调停两袒,非可为制,乞改前令从事。”帝一无所处分。瑾方奉使,自引去。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一时与党人异趣者,贬黜殆尽。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B.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C.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D.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疆土、屯田、户籍、赋税等事宜,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
B.服阙,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去丧服。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
C.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对官吏政绩考察一次,这项制度始于周代,明朝成为定制。
D.疏,中国古代文书的一类,又称“奏疏”“奏议”,是古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所用的文书的统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继之很有见解。对于东征后的留守军队要朝鲜供应给养一事,他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能让属国疲敝,得到大家肯定。
B.郑继之深得信任。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后,皇上对于这个重要职位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最后才让郑继之接替这个职务。
C.郑继之绝不护短。王大智是郑继之所信赖依靠的人,但当其被人上疏弹劾、不得不托病辞职而去时,郑继之未替其辩护。
D.郑继之远离党争。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位置,没有党羽支持;他也没有参与党派争斗,但仍被徐绍吉等人谴责,遭贬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
(2)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退具疏言:“臣书生素矢忠义,遭遇圣明,日夜为陛下忧念天下事。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臣所知申甫有将才。臣愿仗圣天子威灵,与练敢战士,为国家捍强敌,惟陛下立赐裁许。”

甫阵亡,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缴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请罢斥,皆不许。东江自毛文龙被杀,兵力弱,势孤。声因东宫册立,自请颁诏朝鲜,俾联络东江,张海外形势。帝虽嘉其意,亦不果用。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臣愿自今间日文华,令京卿、翰林、台谏及中行、评博等官,轮番入直,博咨广询。岁月既久,品量毕呈。”帝未及报,声再疏恳言之,终不用,遂屡疏乞归。

福王立于南京,超擢声左佥都御史,声坚不起。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声纠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宁国丘祖德、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等多应之。乃遣使通表唐王,授声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拔旌德、宁国诸县。九月下旬,徽故御史黄澍降于大清,王师间道袭破之。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母,不可死。”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唐王声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金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B.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C.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D.今兵逼京畿/不得不急为君父用/今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在破格用之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其词源于东汉,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世一般指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B.御,会意字,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本义是驾驶车马,后指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
C.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明初两者开始合流。
D.赠,古代朝廷给功臣的先人或本人加封爵位官职称为“赠”,文中金声被唐王加封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声好学多才,心忧国政。他精通科举学问,名倾一时;慷慨激昂,向皇帝进言请破格录用人才。
B.金声屡次进谏,疏陈时政。他请求皇帝收练军队,按律定罪,罢免受斥,扩张海外,均不被采纳。
C.金声组织抗清,大义凛然。南京被破,多都投降,他以左佥都御史身份纠集士民保绩溪,扼六岭。
D.金声不屁而死,气节高尚。他兵败被押至江宁,不愿降清,与门人天一一同殉节而死,谥号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书生素矢忠义,遭遇圣明,日夜为陛下忧念天下事。
(2)往者,陛下数召对群臣,问无所得,鲜当圣心,遂厌薄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复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鈇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①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舍、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①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中的“迁”“擢”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C.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 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