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其遗址甚狭,不足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陂阤(pō tuó):险阻的山,阤,同“陀”。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子瞻至,幅巾迎笑幅巾:裹着头巾
B.俯视大江,仰瞻陵阜陵阜:高山
C.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睥睨:轻视,瞧不起
D.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褰裳:提着衣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相携徜徉上 ②襟三江带五湖
B.①其遗址甚狭,不足席众客 ②但刘日薄西山
C.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一 ②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①有废亭 ②置杯则胶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C.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被贬至黄州谪居期间,苏辙曾去看望他,这也可见兄弟间的友爱。两人同游武昌西山,苏辙写下了这篇游记。
B.文章首段主要叙写苏轼谪居齐安期间,喜游武昌西山,放情山水以自适。这一段已暗含下文的“适意为悦”的意思。
C.文章第二段主要写苏轼命令当地人士营建武昌九曲亭的情形。着意写苏轼在亭子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之后的苦与乐。
D.文章最后一段以抒情的方式,称赞苏轼以开阔的胸襟应对仕途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安慰劝勉之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3分)

(2)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4分)

(3)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分)
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1-02 02:0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B.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C.铁骑突出刀枪鸣D.悚然而听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未尝不临文嗟悼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小题3】对本文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人物、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之后缘情入理,全文景、情、理统一。。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意思时间过得很快,在短暂的人生中,人们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C.文章借对快乐年华易逝、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
D.本文语言典雅隽永,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和谐之美。
【小题4】联系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④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⑤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
【小题1】请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进行解释
(1)《齐谐》者,怪者也
(2)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天下既已
(4)其于泽也,不亦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正色邪 于光也,不亦难乎?
B.化为鸟,其名为鹏 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C.鹏徙于南冥也   且夫水积也不厚
D.则其负大翼无力 名者,实之宾
【小题3】选出对上面两个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逍遥”,意思是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甲段所写的鲲鹏能够高飞九万里,能够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鲲鹏是有所待而不逍遥不自由的。
B.乙文“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就是说明“圣人无名”的道理。文中的许由是庄子心中那种无己、无功、无为,追求逍遥境界的神人,是不肯为身外之事所羁绊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权势,在许由看来,不过是人生的枷锁而已。
C.两个文段都用了比喻。语段甲用“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侧重说明的是“世间万物的逍遥有所待,而这种有所待还要受它所依凭的条件的制约,条件的程度制约着逍遥的程度这一道理。而乙文许由用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比喻说明天下对于我无所用。用越俎代庖的故事,把自己比喻成无所作为的庖人,甘心退让。
D.《逍遥游》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甲文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象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B.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小题2】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C.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方破荆州,下江陵
D.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况修短随化,终期
【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 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