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划9处)(4分)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07 06:2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铲平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
①无物以相之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 ③与④也不相同
3.对选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作者认为要达到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达到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
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秋阳赋
(宋)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②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淡淡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④,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⑤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⑤倒景:这里指彩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秋阳之陨群木木:树木。
B.若予者若:像。
C.方夏潦之淫也淫:过度。
D.蚤作而占之蚤:通“早”,早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雨止之祥也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B.乃真知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奴婢喜而告余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升于扶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歌颂之情彰显自然。行文流畅,不可遏制;多用比兴手法,华丽的铺陈,文采出众。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 为 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 冬 夏 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4分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上高山(弟子)
B.到则草而坐(拨开)
C.萦青缭白,外与天(交会)
D.引满酌,颓然就醉(酒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郯子
B.则施施行 倚歌和之
C.高下之势 可怪也与
D.游是乎始 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语约义丰。
B.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
C.文章以西山之美好反衬了现实的黑暗,借西山之游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憾和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及无奈之情。
D.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含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时浓雾半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后;予越其右,雾出于左。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娇,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二)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三)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缺者如,隆者如营,圆者如壁;长林远树,出没烟靠,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载,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黄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

①馀甘:橄揽菜。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 抗:抗拒
B.时浓雾半半止 作:兴起
C.热甚,其源可以熟物 殆:大概
D.断者为沼,涸者为 坳:地面低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