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苦 斋 记
刘 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②岩崿(è):山崖。
③瀄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④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⑤箨(tuò):笋壳。⑥御:用。莲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蜂其间巢:筑巢
B.初食颇苦难苦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
C.降而临清泠或:有时
D.籍柔覆之躯温:温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里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余谪于黄,过岐亭,适见
B.而不知苦生乐夫祸患常积忽微
C.莫不族布罗生惜其用武不终也
D.吾闻井甘竭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4分)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4分)
(3)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24 04:1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曰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痛恨
B.尝于其居之北阜:土山
C.又以其旧亭之于北峙:对峙
D.然而有表其闾:大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世之闻人,人人自以为不能及锲不舍,金石可镂
B.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C.河南尹公洙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则李公传于世,亦岂有已乎予犹记周公被逮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议论入手,首先摆出了看似矛盾的理想追求与实际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是全文之纲。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 尹 公 之 行 见 于 事 言 见 于 书 者 固 已 赫 然 动 人 而 李 公 于是 又 侈 而 大 之 者 岂 独 慰 随 人 之 思 于 一 时 而 与 之 共 其 乐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4分)
(2)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