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
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
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
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纳正确的是(3分)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南取百越之地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以愚黔首 ⑤以弱天下之民 ⑥天下云合而响应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⑥/②③⑤/④
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④/③⑥/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焚百家之言聚之咸阳
C.振长策而御宇内天下云合而响应
D.践华为城斩木为兵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委命(于)下吏B.于是(始皇)废先王之道
C.(才能)非有仲尼、墨翟之贤D.(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小题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表明始皇继承前几代的基础,然后文段采用了排比句式极言始皇之强,形象地表达了始皇威震四海的局面。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说明始皇对内实行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金人十二”写其弱民政策,为文末结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
C.选段中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
D.“天下已定”总结上文,“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自以为”讽刺始皇的妄想,表明在贾谊看来“愚民”、“弱民”和镇压政策非败不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7-12 08:4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小题2】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3分)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小题3】《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分)
译文: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5分)
译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变亦酷矣 孰能讥之乎
B.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 而智勇多困所溺
C.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且夫有报人之志,不者能下人,是匹夫之刚也
D.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     此其所挟持甚大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2)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小题4】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辞
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或棹孤舟 棹:用浆划
C.帝乡不可期 期:期望
D.聊乘化以归尽 聊:无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悦亲戚之情话
A.策扶老以流憩B.屈贾谊于长沙
C.乐琴书以消忧D.但以刘日薄西山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请息交以绝游”一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腐败政治的厌恶和鄙弃。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写出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C.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现作者真实而复杂的人生感慨。
D.本段文字感情真挚,语言华丽多彩,音节铿锵,自然成韵,整齐中又见错落有致。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