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大洋里波高不足1米的海浪,当到达海岸地带时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破坏力极大。

材料二:2018年12月22日(农历11月16日)晚,印度尼西亚翼他海峡附近的万丹省(经济相对发达)在毫无预警状况下遭海啸袭击,海啸发生后灾区连日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截至当地时间26日13时,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430人,另有约2.2万人撤离。海啸还造成1495人受伤、159人失踪。此外,还有924栋房屋,73座酒店遭严重破坏,434艘船只被损毁。

材料三: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海啸的原因。
(2)推测海啸可能造成的破坏。
(3)分析此次印度尼西亚海啸破坏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4)说说印度尼西亚在海啸避灾、防灾、减灾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11:4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