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与阮光禄书(清·侯方域)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及至金陵,仅见方公。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日不倦。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诸君者,陈君定生、吴君次尾。此二子,皆为君之友。愿君道之以光禄之意,庶稍湔乎。”仆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忮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戒途:出发②贳(shì):赊③湔(jiān):洗濯④左将军:此时为朝廷叛将⑤忮(zhì):嫉妒。
【小题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执事,仆之父也行,同辈
B.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之重,想念
C.有王将军仆甚恭过,拜访
D.终仆于长者傲谓,以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将戒途,而大人送曰②巫医乐师百工
B.①每一至,必邀仆诗歌②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C.①仆乃知执事不独怒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
D.①果悔改,静待之数年②王不行,示赵弱怯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回忆当年父亲嘱咐自己到金陵要拜访的人时没有提到阮光禄,说明父亲并不欣赏阮光禄的人品德性。
B.从此信中看出,阮光禄善于使用手段拉拢作者,想让作者去同有关人士说情解释,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
C.当作者明白王将军的意图时,感谢厚待的话语中主要为阮光禄着想,才不得不恳切表示同阮光禄断绝关系。
D.文章最后一段告诫阮光禄,并写出我与后世议者对光禄的不同态度,提醒阮光禄善待天下士,不要留下骂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4分)
(2)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1-08 04:2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赀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③。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至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彷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
①姁姁(xù):和蔼亲切的样子。   ②缉纑:制作麻纱   ③洒然:整齐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B.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C.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D.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1506—1571),字煕甫,号震川,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人物。
B.弘治:弘治是明孝宗的庙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乾隆;也可用庙号。
C.讳:名。封建时代不应直称的尊长的名字称讳。
D.太学生:太学的学生。太学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在明代就是国子监。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妣事略》是明代作者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作者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
B.归有光的外祖父凭财产而在当地有势力,为人注重简易朴实。外祖父常常和谐亲切跟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C.归有光的母亲对归有光要求严格,经常半夜醒来时叫归有光高声背诵《孝经》,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D.归有光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母亲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小题4】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翻译: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翻译: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间的通道架在半空,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最后铿的一声停下来,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为政才能不一样。”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勇者不必节死:死亡B.虽万戮被:遭受
C.则仆偿前辱之责:职责D.私心有所不尽恨:痛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考行事久,能以足音辨人
B.惜不成可怪也欤
C.然后是非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仆口语遇遭此祸垣墙周庭,当南日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是为了说明痛苦的环境更能磨砺人的意志,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人。
B.司马迁认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节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私心有所不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作者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C.司马迁认为自己希望通过著书立说来抵偿所受的侮辱的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隐晦地表达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
D.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例子,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呐喊、愤怒的抗争,虽愁思欲绝,却激昂劲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前赤壁赋》)
(选文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选自《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于是携酒与鱼
B.纵一苇之所如/藏之久矣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顾安所得酒乎
D.如泣如诉/状如松江之鲈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使藏在深渊里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B.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盂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C.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译文: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D.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竟然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江景山色也认不出来了。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先写玩赏的“乐”,再写历史人物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
B.选文二交特了泛游的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
C.两篇选文都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展现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D.两篇选文描绘的景色季节不同,景物特点也不尽相同。
【小题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方法,如选文中的“壬戌”。
B.“七月既望”和“十月之望”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六日。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典故中,曹操吟诵的是《短歌行》。
D.两篇选文的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孟子·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选段二: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膺:攻击、惩治。②诐:邪僻,不正。③三圣:指禹、周公、孔子。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小题2】在孟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4分)

【小题3】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小题1】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小题2】积土成山,风雨兴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小题3】虽有槁,不复挺者……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小题4】驽马十驾,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
【小题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