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瓶粟屡罄:充实
B.不岁月次:排次序
C.自其臂曰:啮:吃
D.余今大梦将寤 :睡觉
【小题2】全是表现陶庵生活困顿的一项是:(  )(3分)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②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③直头饿死,不食周粟④以衲报裘,以苎报絺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
B作者回顾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
C.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D.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通过真实的描写中来体现。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2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6-04 11:1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吴质书
魏·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注释:①建安七子:“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年号,“七子”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孔融:字文举。“七子”中年辈最高。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对派,后被操所杀。他的散文虽然骈俪成分极重,却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陈琳:字孔璋。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王粲:字仲宣。“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阮瑀:字元瑜。徐斡:字伟长。刘桢,字公斡。应玚:字德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年疾疫,亲故多其灾离:离散B.美志不,良可痛惜遂:如愿
C.古人思秉烛夜游,有以也。良:确实D.在兵中十岁,所非一更:经历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对建安七子作品评价的一组是(  ) (3分)
①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②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③孔璋章表殊健,微为蘩富。
④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⑤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⑥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昔年疾疫流行,曹丕的很多文友相继病逝。他痛失知己,伤心不已,曾将亡友的诗文遗作整理,辑录成集,以作纪念。
B.文章以伤逝为主,追念旧游,哀悼亡友,自伤年高,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
C.文章写了作者与包括徐伟长在内的建安七子的交往,第三段较为详细地评述了建安七子的德行、才学及其诗文。
D.这篇书信体抒情散文“前段念往,后段悲来”,有一层慷慨悲凉的情感色彩,这与当时曹丕遭逢建安时期战乱不无关系。
【小题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超过5处)(4分)。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履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去,往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于:在
【小题2】下列各组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化为鸟,其名为鹏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C.鹏之徙于南冥   生物之以息相吹
D.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小题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连词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非常:不平凡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识其本名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求学的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他们
B.孰能讥之乎 其:那
C.后世之谬传而莫能名者 其:它的
D.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其:那些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因为
B.夫夷近,则游者众   以:而,表转折关系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以:连词,可译为“来”
D.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以之”的省略,因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
注解:①衍:延伸。 弓:一箭的射程。  ③耒耨:指农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治之北可里所:地方,处所
B.若将真耒耨之为者秉:手执
C.是见深知用:任用
D.章显于南邦闻:闻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主人初未之识也②则施施行,漫漫而游
B.①缚取五万众中②辞楼下殿,辇来
C.①懦士为兴起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过也
D.①不能为人知,当急须蓑笠②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了“旷土”的地理形势,用“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了辛弃疾的与众不同。
B.第二段写辛弃疾的田园生活与田园建设,介绍了“稼轩”名号的由来,并且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C.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追述辛弃疾慷慨擒齐虏,谈笑灭赖氏的风采,在他志向已经实现的时候,辛弃疾却归来隐居。
D.全文既充满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的惋惜和规劝,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3分)
(2)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