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瓶粟屡罄:充实
B.不岁月次:排次序
C.自其臂曰:啮:吃
D.余今大梦将寤 :睡觉
【小题2】全是表现陶庵生活困顿的一项是:(  )(3分)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②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③直头饿死,不食周粟④以衲报裘,以苎报絺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
B作者回顾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
C.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D.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通过真实的描写中来体现。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2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6-04 11:1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二)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北邀国者相见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D.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周公之逮所由使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萃左丞相府 且立石其墓之门
B.而不在使者目 独五人曒曒
C.归求救国之策 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D.资政殿学士行 敛赀财送其行
【小题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
B.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
C.《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
D.《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题4】翻译划线句(7分)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然吾窃自幸曰:“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诗书发迹,平生志励行,所以贻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注释)①矱:yuē,尺度。②芳躅:指前贤的踪迹。③伊巫:伊尹和巫贤。伊尹是商汤的宰相,巫贤是商王祖乙的宰相,都有贤臣之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己而自足 矜:夸耀
B.所以贻于后人者     则:家规
C.平生志励行 苦:为……所苦
D.于人何    尤:埋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谓楚而北行 欲人无惑也难矣
B.才可为而不为 度我至军中,公
C.吾家诗书发迹 日削月割,趋于亡
D.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第三子张懋修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 亦 仅 得 一 第 止 耳 犹 未 能 掉 鞅 文 场 夺 标 艺 苑 也 今 汝 之 才 未 能 胜 余 乃 不 俯 寻 吾 之 所 得 而 蹈 吾 之 所 失 岂 不 谬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2)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同类题4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梦亦同趣极,至
B.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C.外与天,四望如一际,边际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行无过矣
B.醉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C.而未知西山怪特诵明月诗,歌窈窕之章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小题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不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
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 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 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
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 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 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 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 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 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遍干.诸侯   干:谒见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允许、应承
C.而愿委.身国士   委:付托
D.幸惟下.流.,大开奖饰   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B.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 虫小技/不合大人/
C.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D.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 虫小技不合大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开篇引用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其目的主要是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B.文中李白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等,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一定能够识 拔像自己一样的贤能之士。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 识结绿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小题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2)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3)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