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待我之薄,沅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毋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 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④申夫:曾国藩的幕僚。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遽期其水乳遽:突然
B.斗斛满则人之概:刮平
C.曾述及往年对之词气渠:他
D.余以名位太隆:高、盛
【小题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列举自己和树堂两人的例子,意在劝说沅弟,希望沅弟能自我反省,对人谦和。
B.曾国藩引用管子的话来说明物极必反的道理,因而提出“自概”的方法。他认为“清、慎、勤”不适合自家情况,于是改为“廉、谦、劳”三字。
C.从面色、言语、书函、仆从随员四个方面可以看出,沅弟实际上是一个性情骄横、办事欠考虑的人。
D.中兴名臣曾国藩,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表现在其军事能力和学术思想方面,也表现在“修身、齐家”方面,从这封家书中可见一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3 10:1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②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④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⑥,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有删改)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
【小题2】第2段中作者认为要达到“雅”的境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3段中的“运指而不运意”所指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小题4】文中多用对比,请具体说明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小题5】你对文中“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这句话有何评价?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正确解释加点词语
①将何往而非病 ②窃会计之余功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也就是)B.人有遇不遇之变(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C.王披襟当之(迎着)D.将何适而非快(到,往)
【小题3】下面四组词类活用,选出活用相同的一组
A.鼎铛玉石  // 动心骇目B.昔楚襄王从宋玉  // 燕赵之收藏
C.亦足以称快世俗  // 朝歌夜弦D.草木行列  // 族秦者秦也
【小题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张君梦得谪居齐安B.秦人不暇自哀
C.将何往而非病D.快哉此风
【小题5】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小题6】本文作者借物抒怀, 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濡涂以行无愠容被:披着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焉夺:争夺
D.卒以他事中:中伤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镇“守正为心”的一组是(3分) ( )
①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 ②议事确直,世不能容
③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 ④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⑥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有一次独自骑着驴外出,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路过山涧时洪水突然爆发,幸亏水流冲进大沟中,他才没有遇难。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准备了礼物来看望延请他,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让他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
C.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D.贞元九年,柳镇的儿子柳宗元考中进士,皇上问有关官员说:“该不会是以朝廷官员儿子的身份蒙混进来的吧?”有关官员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3分)
 
 
(2) 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4分)
 
 
(3) 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 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①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②,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③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有删改)
【注】①戾契:不循正常管道。②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③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摄:代理
B.怒去,发狂投江水再:再一次
C.处士将嫁其女,曰惩:告诫
D.唯此翁人意可:适合
【小题2】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与凡子
A.有以君生平告者B.狂子不足以共事
C.吾以龃龉穷D.我袖以往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4分)
⑵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4分)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①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生斯民也,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②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注①并缘为食:相互勾结。②虺:音huì毒蛇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建官,可稽已厥:那,那些
B.盗贼害民,随起随仆:消灭
C.岂有厌思乱治:管理
D.敢怒而不敢诛:诛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业不同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天生斯民也句读不知
C.则亦并缘为食代其耕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使天下敢怨不敢言人无信,不知其可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虎狼/ 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 何也?
B.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 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C.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 何也?
D.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 / 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B.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的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百姓不得不愤怒。
【小题5】把文言文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3分)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