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8-11 10:5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寄所托因:随着
B.得于己暂:一时
C.感慨之矣系:附着
D.况短随化修:美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喻之怀仲卿闻之,亦自缢庭树
B.犹不能不之兴怀否泰如天地,足荣汝身
C.及其所既倦多谢后世人,戒慎勿忘
D.所以兴怀,致一也不嫁义郎体,往欲何云
【小题3】下列各句对选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选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面对清明澄澈、生机盎然的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叹自己“不知老之将至”。
B.本选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选出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
【小题2】选出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
D.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 师之不复,可知矣
【小题3】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原君(节选)

明•黄宗羲

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⑵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⑶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小题1】“原”是我国古代一种富有特色的文体,从本文我们可以推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介绍上古君主时,黄宗羲将其分为三类,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类不同的上古君主。(各10字之内)
【小题3】黄宗羲认为古今君主是不同的,其根本在于上古之君主____________,后世之君主_________________。(均用自己的话概括,各10字之内)
【小题4】本文最显著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黄宗羲认为“设君之道”应该是什么?请评价这一思想的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于魏莹。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 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xuè),细微的声音。⑥引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结盟
B.善言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王与蛮氏有乎辩:辩论,争辩
D.臣请为君之实:证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小题4】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欣欣向荣”都出自《庄子》。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阴历每月十五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将军对魏莹准备刺杀田侯牟的做法感到很可耻,他认为田侯牟是万乘大国的国君,不能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
B.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他认为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C.华子感到公孙衍、季子的观点都很不好,他劝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D.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给魏莹讲了触蛮之战、蜗角之争的故事,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豁然开朗,心中的不愉快全都消失了。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 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