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②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被立为国君,因年少,由威后执政。
②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所使之恣:肆意
B.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独:不仅,不但
C.老妇辇而行恃:依靠
D.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也郄:病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赵太后“疼爱儿子”的一组是
①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②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⑥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说自己幼子虽然“不肖”,但还是“窃爱怜之”。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日食饮得无衰乎?(3分)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3分)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05 10:5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三秋  若皆且为所虏
B.潦水寒潭清 满城带黄金甲
C.岛屿之萦回 且益坚
D.落霞孤鹜齐飞    秋水长天一色
【小题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小题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同类题2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京师,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芙蕖芰荷之的历1,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1的历,读dílì,意为艳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 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    图:图谋
B. 辟其后以为射宾之 圃:苗圃
C. 吾以画舫之舟    泛:漂浮,漂行
D. 吾于是有力焉    信:相信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子春以其职事京师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
B. 岂独吾三人者哉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C. 为吾书其大概焉 若是,孰能御之
D. 东南六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    烽火扬州
【小题3】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具体描绘东园景物时,采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的手法,多视角地进行描绘,有详有略,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
B. 作者在记中提出了地方官应使“上下给足”,百姓“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再修建园林,“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的观点,同其在《醉翁亭记》等文中“与民同乐”的思想一脉相承。
C. 侍御史许子春认为,他和施正臣、马仲涂三人总有都离开真州的时候,为了不让后人忘了他们营建东园的功绩,特请作者写了这篇记。
D. 作者没有去过真州,只是根据一张东园示意图来写,他以许子春请他作记的口吻,根据图表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但写到了图中所画之景,还写到了图中未画之景。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号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痉,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牌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小题1】“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
【小题2】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小题4】请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手法的角度,就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
曾巩
仁寿县太君、抚州金谿吴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刑部侍郎、抚州临川王公讳益之夫人,卫尉寺丞讳用之之妇,年六十有六,嘉祐八年八月辛巳卒于京师,十月乙酉葬于江宁府之蒋山。
夫人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问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也。其平生养舅姑甚孝。盖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吴氏出也。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曰:“吾爱之甚于吾子,然后家人爱之能不异于吾子也。”故其子孙已壮大,有不知为异母者。居久之,二长子前死,夫人已老矣,每遇其嫠妇异甚,而身为字其孤儿,忘其力之惫也。其处内外亲疏之际,一主于恩,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有以穷归己者,急或分衣食,不为秋毫计惜,以其故至不能自给,然亦未尝不自若也。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盖笃行如此,而天性之所有也。其自奉养,未尝择衣食;其视世俗之好,无足累心者。方其隐约穷匮之时,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或谓可强起之,夫人曰:“此非吾所以教子也。”卒不强之。
及处显矣,其子尝有归志,而以不足于养为忧。夫人曰:“吾岂不安于命哉?安于命者,非有待于外也。”其子为知制诰,故事,其母得封郡太君,夫人不许言,故卒不及封。此夫人之德见于行事之迹,而余以通家,故熟于耳目者也。夫人之考讳畋,畋之配黄氏,两人者皆有善行,乡里称之。而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七子者,曰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安仁宣州司户参军,安石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安世太平州当涂县主簿,安礼大名府莘县主簿,余未仕也。女三人,长适尚书虞部员外郎、沙县张奎,次适前衢州西安县令、天长朱明之,次适扬州沈季长。孙男九人,曰雱、旁、瓬、方、亢、防、斿、旂、 放。孙女九人,长适解州安邑县主簿徐公翊,次许嫁太庙斋郎吴安持,余尚幼。
铭曰:嗟若人兮,洵好善兮。始终一德,仁七子兮。遗弃细故,笃九族兮。脱珥推食,光惠施兮。以义易利,能无累兮。纵心委命,志弥邵兮。谓宜百岁,奄忽逝兮。风有《采苹》,经所首兮。原念美实,辑此辞兮。庶几德音,与古对兮。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身为其孤儿字:养育
B.不强之卒:死,去世
C.夫人之讳畋考:父亲
D.次扬州沈季长适:出嫁,嫁给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方隐约穷匮之时予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甚少子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
C.以不足于养为忧劳苦功高
D.而余通家樊於期穷困归丹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吴氏“心胸宽广、仁爱”的一组是
①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
②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
③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
④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
⑤而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
⑥夫人不许言,故卒不及封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氏是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亲生母亲,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刑部侍郎、抚州临川王公讳益的夫人,卫尉寺丞讳用之的儿媳。
B.吴氏在家相夫教子,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前后一共抚养十个子女长大;每次遇到有困难的孤儿寡母,她也帮助养育,不辞劳苦。
C.王安石担任知制诰,按照朝廷惯例,其母可以封为郡太君,但吴氏坚持不让人说,以至于最终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
D.作者在铭文中盛赞吴氏一生的功德,说她培养了七个杰出优秀的儿子,善良仁德,不与人计较,对人极为关怀,别人有难,不惜委屈自己,慷慨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