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之滫渐:渐渐B.白沙在涅:黑土
C.不深溪临:面对D.游必士就:接近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使之也   輮使之
②不扶直    蟹六跪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小题3】(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人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比喻人是可以塑造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1 11:1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夙遭闵凶   艰难B.而刘夙疾病 缠绕
C.前太守臣逵臣孝廉   察举D.蒙国恩,除臣洗马   不久
【小题2】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方法和名额有改变。
B.秀才别称茂才,是汉代以来一种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但和后代科举考试的“秀才”含义不同。
C.东宫即是太子,是指古代储君,因太子居东宫而代称。我国古代从商周时期开始,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都可以称为太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D.周代贵族有姓氏,一般贫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表明身份贵贱的,而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不接受晋武帝的任命,是因为他想保持自身的名誉和节操。
B.李密挑明自己曾经“少仕伪朝”,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是不想就职,而是心有惧虑之情。
C.贯穿选文第二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氏“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的,说的入情入理。
D.面临忠孝难全的处境,作者指出了祖母和自己的年龄之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尽孝后尽忠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 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炮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 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炮,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吃饱喝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自古极治之时治:治理,管理
C.至今郡县屡辟之辟:征召,征辟
D.环艺左右艺:种植,栽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仁杰尚歌以发我作《师说》以贻之
C.仁杰其试为之山原旷其盈视
D.未之见末之难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战,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无意出来做官,只是写诗作文,自得其乐,作者有心与之唱和来歌颂太平之世。
C.作者认为世事可以以小喻大,一人一室的兴废盛衰,亦可见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而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得益于帝王贤臣拨乱反正之功。
D.本文寄寓了作者渴求战后朝廷清理废墟、政治清明、生民安居自足的美好愿望,文中歌颂“成周盛时”的景象,其实是对本朝的不良政治风气提出的委婉批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丛翠亭记

欧阳修

九州皆有名山以为镇,而洛阳天下中,周营,汉都,自古常以王者制度临四方,宜其山川之势雄深伟丽,以壮万邦之所瞻。由都城而南以东,山之近者阙塞、万安、轘辕、缑氏以连嵩室,首尾盘屈逾百里。从城中因高以望之,众山逶迤,或见或否,惟嵩最远而最独出,其崭岩耸秀,拔立诸峰上,而不可掩蔽。盖其名在祀典,与四岳具备,天子巡狩望祭,其秩甚尊,则其高大殊杰当然。

城中可望而见者,若巡检署之居洛北者为尤高。巡检使,内殿崇班李君,始入其署,即相其西南隅而增筑之,治亭于上。敞其南北向以望焉,见山之连者、峰者、岫者,络绎联亘,卑相附,高相摩,亭然起,匜然止,来而向,去而背,倾崖怪壑,若奔若蹲,若斗若倚,世所传嵩阳三十六峰者,皆可以坐而数之。因取其苍翠丛列之状,遂以“丛翠”名其亭。

亭成,李君与宾客以酒食登而落之,其古所谓居高明而远眺望者欤!既而欲记其始造之岁月,因求修辞而刻之云。

(选自《古文辞类篡·卷五十五》)

注释:①雄深:宏大幽深。②阙塞,万安、嬛辕(huán yuán)、缑氏:均为山名。③盘屈:盘曲。④逶迤(wě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⑤耸秀:高耸秀丽。⑥巡检使、内殿崇班:官名。⑦联豆:连接不断。⑧匜(yì):是中国先泰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⑨修辞:作文。
【小题1】作者认为窝山“高大殊杰当然”的原因是______。(用原文的话回答)
【小题2】对“城中可以望而见者,若巡检署之居洛北者为尤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城中可以瞭望而见的地方,把巡检署建在洛阳北面是最为高妙.
B.城中可以歌望而见的地方,把巡检署建在洛阳北面为了更加高大。
C.城中可以意望而见的,好像建在洛阳北面的巡检署是特别高的地方.
D.城中可以瞭望而见的,好像建在洛阳北面的巡检署尤其高大。
【小题3】根据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命名“丛翠亭”的缘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肌,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后,出门而望蚤:通“早”
B.乃一得间:中间
C.更别塘求钓处诣:到
D.问之常钓家,如是率:大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余疑钓不善 动而掣则无有
B.倚竿岸樊哙覆其盾
C.起立伺之今人有功击之
D.亦知其趣置土石
【小题3】与“问之常钓家”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A.亚父者,范增也
B.吾属今为之虏也
C.欲呼张良与俱去
D.大王来何操
【小题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饵钩而下之。
③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言文中画线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古代重农抑商,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
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而文中则是官名的总称。
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 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D.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所以作者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B.各个朝代的世族子弟腐败无能,“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是对他们无能生动表现。
C.作者认为学习是值得崇尚的,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学习能修身养性,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D.作者论述以自身读书为例。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启示人们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