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士,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之滫渐:渐渐B.白沙在涅:黑土
C.不深溪临:面对D.游必士就:接近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使之也   輮使之
②不扶直    蟹六跪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小题3】(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人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比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比喻人是可以塑造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1 11:1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学舍记(曾巩)

予幼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京师;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构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锐意:下定决心
B.东方则江舟漕河之渠 绝: 横渡,渡过
C.此予之所构祸而忧艰也 忧艰:指居父母之丧
D.属人外亲之 问:询问,质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幼从先生受书   于其身也,耻师焉
B.出京师 夫为身治人
C.言之所序,盖一二之粗也  遂历道少长出处
D.以学舍记 因长句,歌以赠之……命曰《琵琶行》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
这便是我离开家乡,到远方游玩,种种冒险经历使我更加勤奋
B.天倾地坏,殊州独哭
(父亲忽然故去)仿佛一下子天倾地裂,我在他乡独自痛哭
C.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
因此不能专心致志地思考,琢磨文章,用以表达个人心中难于表现的情志
D.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
我(多年)心神操劳、身体困乏,而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为
【小题4】请为下列语段断句。
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小题5】作者早年经历了许多艰辛,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仿照表格中的样式填写。
涉世奔走
走南闯北,奔走四方
单游远寓
 
经营以养
 
 
父亲去世,千里归丧
皇皇不足
家务王事,疲于应付
 
【小题6】曾巩在《学舍记》中写到:“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他对“志”的态度与王安石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请先将链接材料补充完整)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①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②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此,事见《图记》。其地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淅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地西湖之西   当:在
B.高而望之 乘:趁着
C.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D.自天竺讲事     谢:辞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方士葛洪尝炼丹此 不幸吕师孟构恶
B.纳光景涵烟霏    是知其不可为之者与
C.资阴阳之和,养其源 先国家之仇而后私仇也
D.龙井其尤者 师道之不传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游龙井,作者并不限于描绘美景,借元静法师之口评议其品德:像西湖一样立场坚定,像钱塘江一样威武不屈。
B.作者认为泉水是山川精气所发,钱塘一带的美景为绚丽多姿的西湖、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所诱所迫,故而不能产生泉水。
C.作者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送他到风篁岭上并嘱咐他为龙井写些文字,作者有所触动写了此文。
D.文章中人们对龙井是神灵之口有所怀疑,后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名闻天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同类题3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言尔志  何不B.见灵辄饿,问其病  饥饿
C.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D.倒戟以御公徒,而之  使……免
【小题2】下列句子加线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之箪食与肉  即而与公介B.我如浮云  宣子田首山
C.曲肱而枕  未知母存否D.问其名居,不告退  宣子未出山
【小题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子路的志向见出其率性、豪爽,但他只施其于自己的朋友
B、赵盾之所以脱险的另一重要原因,平日为官方正恩惠养民,得到他所求助的饿人的帮助而得免于难。
C、孔子的志向,见出其以“道”为本的胸怀,他要把恩义普施众人。
D、颜渊说话温文、舒缓,可见其儒雅风度,是一个谦谦君子。
【小题4】翻译
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②“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悯獐
(清)侯方域
客有侯子以獐献者。侯子曰:“獐可驯乎?” 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矣,曷以授余?” 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吾将导獐而见之二氏,侵假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 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吾索矣。视二犬之情,且煦煦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 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獒:猛犬。② 韩子卢:猎犬名。裔:后代。③ 侵假:逐渐。④ 翁翁:和睦的样子。  ⑤ 煦煦:和悦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侯子以獐献者过:拜访
B.子之不善于獐也矣审:审察
C.吾吾索矣废:去除
D.所以童子也饵:迷惑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侯子对凶犬害獐有所警惕的一组是
①獐可驯乎   ②是皆有欲于獐,奈何
③又且不知吾二犬 ④子曷使童子守之
⑤而犹授獐以索 ⑥亦将有灾焉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子建造兽圈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只獐子,后来又把它转送给王仲凫。
B.王仲凫认为侯子不善于驯养獐子,他打算让獐子和他的两只凶犬成为朋友。
C.两只凶大假意亲近獐子,使主人和獐子失去戒心,然后伺机咬死了獐子。
D.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凶犬不可丧失警惕,谨防被咬。
【小题4】(小题4)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诗解》诸书,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不博 淹:广博
B.未尝一钱而取药去者     赍:带着
C.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嗣:后代
D.引笺注 援:引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
B.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了,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
C.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许就是预示他失明的征兆。
D.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目的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
【小题4】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