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儒家文典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子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
(1)、综合比较三则材料,解读其中观点的相同与相异?(3分)
    
    
    
(2)、如何看待荀子倡导的“从义不从父”?(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1-10 02:0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项:(  )
A.金砺则利(靠近,接近)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横渡)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点点)
D.吾尝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
【小题2】下列划线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B.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C.不如登高博见也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顺风呼,声非加疾也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分)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篇章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溯:逆流而上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箫声余音悠长婉转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客有吹洞箫者”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小题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雉而复释之。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己》)
(注解)①柳下季: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字季,因食邑柳下,故称柳下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子路雉而复释之揜:罩住,捉住
B.我当已:离开
C.湣王焉太息曰慨:感慨
D.以此难也罹:遭受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之关尹子冉有、季路见孔子曰
B.贤也几捕系死
C.不知其故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D.国人之欲逐豫则思无怒而滥刑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名士、达师超过普通人,是因为他们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像水的发源、流向,庄稼生长、收藏这样的事,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B.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告诉鲁君,如果救助了鲁国,他自己的国家就会受到齐国攻击,所以自己很难办到,于是鲁君就把真的岑鼎送去了齐国。
C.越王授受到自己儿子攻击后,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弟弟豫的意见把四个儿子都杀掉,从而避开危难,实际上是他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D.本文举例丰富,运用巧妙,有简例和详例,有正例和反例,并将例子与议论结合,阐明了“知故”“审己”的核心思想。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4分)
(2)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