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瞋目: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曰跽: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项王按剑跽曰 2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4 若属皆为所虏
A.1和2相同;3和4不同B.1和2不同;3和4相同
C.1和2相同;3和4不同D.1和2不同;3和4不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头发B.此亡秦之
C.拔剑撞而D.沛公今事有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11 03:2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楮亭记

明 袁中道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①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②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③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注)①楮(chǔ)树:落叶乔木。叶似桑,皮可制纸。②枅:柱上的方木。栌: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③颒(huì):洗脸。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提出了哪三条理由反对他人的提议?
【小题2】第①段结尾处提到《宥老楮诗》,有何用意?
【小题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到第①段成文也可结束,为何还要写夏天的一段?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妪谓余曰览昔人兴感之由
B.大母余曰无乃尔是
C.吾家读书久不故夫智一官
D.瞻遗迹不如蜀鄙之僧哉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呱呱泣余扃牖
B.尝居此室西连中闺
C.娘指叩门扉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D.儿成,则可待乎久,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原因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自己屡试不第的悲伤,有对有负于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感慨。
B.作者通过老妪之口来叙写母亲往事,从正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寄托自己刻骨铭心的哀思。
C.项脊轩的庭院在叔伯分家后情况大变,作者寥寥数语便将兄弟之间毫无天伦之乐的尴尬景象勾画出来,蕴含了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于细微处充满浓郁的人情美,妙趣天成,不着痕迹,以小见大。

同类题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与子颖别二十余年矣。忆昔与子颖游,子颖未及弱冠,余虽有一日之长,而与为嬉戏,异乎世俗之所谓师弟子者,然其情乃益深,而义顾弥笃。虽子颖上有两兄,皆从余受学。子颖,奇男子也。其胸中浩浩焉,常有担荷一世之心。文辞章句非其所措意,而其为诗、古文乃能高出昔贤之上。后数年,子颖偶以七言诗一轴示余。余置之座侧。友人姚君姬传过余邸舍,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姬传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子颖者如此。子颖之父、祖皆为达官,然不为子孙留遗计,而子颖少时衣食不足。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余别子颖闭门里居,忽忽十余年,则闻子颖已举于乡,出宰巴蜀之属邑。其自秦入蜀,道途览古之篇,尤为深入唐人之室。子颖在蜀值军兴,领兵八千人,出使云南永昌。逾美诺之岩,往来阻险师旅数千里之地。自重庆移守泰安,又值邻郡贼起,子颖早诣大府为设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射杀贼首一人,定其余孽。然其忧深家国,心为瘁、发为白矣。尝思退而稍息其劳,而辄为上官所留,欲归不得。呜呼!子颖昔日之穷非子颖之能穷也;今日之为郡守,非子颖之能为郡守也。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镝之危,非子颖之能行乎患难也;则今日之欲归,非子颖之能自为归也。然则,子颖之于为官,去,可也;留,可也。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勋,无不可也。若夫文章之事无穷也,子颖其于簿书丛集稍来顷刻之暇,出其才力以与古之风人学士相追逐,此则子颖之所能自为者也。
(节选自清代刘大槐《朱子颖诗集序》,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颖未及弱冠   弱冠:成人
B.则闻子颖已举于乡 举:推荐
C.子颖早诣大府   诣:拜访
D.稍来顷刻之暇   暇:空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B.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C.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D.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子颖小的时候衣食不丰足,他同两个哥哥一起跟从“我”学习,“我”同朱子颖嬉笑玩乐,感情非常深厚,情义越来越深切。
B.姚鼐(姚姬传)先生曾在探望“我”时,看到了朱子颖的一卷七言诗,姚先生凭文章名重当世,也非常喜爱倾慕朱子颖的诗文。
C.朱子颖从秦地进入蜀地任职,写下的游览古迹的诗篇直追唐人诗篇的风范,流露出为国担忧、为民劳累的深情。
D.朱子颖曾想退隐田园,想归隐却难以实现,作者表示同情,为他的诗文集作序,鼓励他拿出他的才智继续进行创作。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见而心折,以为已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
(2)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勋,无不可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言,黔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怨:怨恨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序八州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小题2】下面的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桂林、象郡/以愚黔首
B.然后践华为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焚百家之言/申之以孝悌之义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的一种刑罚,此指用严刑奴役百姓。
B.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C.殊俗,不同的风俗,此处指边远的地区;山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此处指东方各诸侯国。
D.七庙,即天子的宗庙,是古代天子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处所。宗庙毁灭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的覆灭。极力写陈涉地位低下、才智不足和缺乏作战能力,是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三段阐述诸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秦、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对比,对秦不施仁政进行了批判。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手法,语言气势磅礴, 语意酣畅淋漓,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