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因问佛是何者,僧言之(详细)
B.客僧惧逐,多窜山谷(暂且)
C.有妇人,并草叶(衣服)
D.代州都督五台多客僧(认为)
【小题2】选出与“以草根哺之”中 “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B.愿借子杀之
C.辍耕之垄上D.何陋之有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通读全文,你很容易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类似的文章,请写出篇名,并写出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任意一点相似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0 11:1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 愈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与后文“_________”这句话遥相呼应。
【小题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试做简要分析。
【小题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冀北的马在世上属于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一下子让马群空掉呢?
B.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早晨选取一个人,选拔其中的特别优秀的人,晚上选取一个人,选拔其中的特别优秀的人。
C.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东来西往经过洛阳的读书人,也无法到他们的住所去讨教礼仪。
D.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皇上)面向南方掌管天下,他所托付重任、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将军罢了。
【小题5】留守相公的“四韵诗”和韩愈的“序”立意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染溪( )   外与天(   )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不知日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取无禁
C.蚓无爪牙D.月出于东山
【小题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到披草而坐/三人行,必有我师B.则施施行/吾尝终日思矣
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行无过矣D.则凡数州土壤/固一世雄也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中始为篱,为墙。已:不久
B.客逾而宴。庖:厨房
C.去,以手阖门。比:比较
D.令人长不自禁。号:哭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指叩门扉曰臣险衅,夙遭闵凶
B.先妣抚甚厚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C.家有老妪,尝居此州司临门,急星火
D.汝姊在吾怀,呱呱泣涂有饿莩不知发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分)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文断句,只断6处。(3分)
余 读 归 震 川 文 之 为 女 妇 者 一 往 情 深 每 以 一 二 细 事 见 之 使 人 欲 涕 盖 古 今 事 无 巨 细 唯 此 可 歌 可 泣 之 精 神 长 留 天 壤
(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