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旧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D.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小题2】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晋,何厌之有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许君焦、瑕 
A.①/ ②⑥/③ ④/ ⑤B.① ⑤/ ② ④/ ③/ ⑥
C.① ⑥/ ③ ④/ ②/ ⑤D.① ⑥/ ② ④/ ③/ 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缒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爽快地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8 11:2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吾使建中祭汝,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室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关。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光!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其成;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抚慰
B.则取以来    遂:于是
C.教吾子与汝子,其成   幸:希望
D.吾女与汝女  长:养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彼有食可守,待终丧 求斗斛之禄
B.生影不与吾形相依  竖子不足
C.死魂不与吾梦相接  提刀立,为之四顾
D.当求数顷之田伊、颍之上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小题3】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弥补自己的过失,告慰侄儿的在天之灵。
B.第二段中,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的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
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额河旁买上几顷田地,把“我”和你的儿女们养大成人,使其成家立业。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D.这一部分在前文记叙事件的基础上直接抒情,以问句、感叹句作为文章的结束语,更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无尽的思念,无尽的哀痛,留给读者去品味。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驳《复仇议》
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圭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对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昔日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世。若日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向使刺谳( )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 )求其端,( )刑礼( )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难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以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于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选自《柳宗元集》)字数803)
①贼虐:残害。②刺谳(yàn):审理判罪。③调人:周代官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诛其可旌,兹谓滥,刑甚矣   黩:轻率,任意
旌其可诛,兹谓,坏礼甚矣   僭:超出本分
C.将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谢:感谢
D.臣窃独之  过:认为……错误,失当。
【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向使刺谳( )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 )求其端,( )刑礼( )用,判然离矣。
A.之 则 且 其 B.其则且之
C.其而则之D.之而则其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A.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B.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C.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D.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于议论文中的驳论。作者在文中全力反驳了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主张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为国典”的见解。
B.作者认为,“礼”和“刑”的共同作用,就是“防乱”,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双保险,两者不可分而自治,背道而驰。
C.作者认为元庆复仇是克尽孝道,为义而死;由此推知元庆是个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他不会把王法当作仇敌,推论出诛杀和表彰二者并行的做法是荒谬的。
D.文章虽然从维护封建的“礼”与“法”的尊严出发,调和为亲报仇与守法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为了揭露吏治黑暗和官官相护的社会现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3分)
    
    
(2)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4分)
    
    
(3)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乙亥北行日记(四则)①
清戴名世
六月初十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十三日,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二十三日,宿东阿之旧县。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
七月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②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③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①《乙亥北行日记》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戴名世从江苏江宁到北京途中的日记,自农历六月初九起,七月二日止。②榷关使者:主管关税的人。③张公:即张英,桐城人,时任礼部尚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数里甫:刚刚
B.遍叩逆旅主人门逆旅:旅店
C.其他出值:遇到
D.乃知先王群饮罪:怪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妇人汲井浣衣若属皆为所虏
B.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师道之不传久矣
C.至晚散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盖榷关使者所为也夫晋,何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十日,所见的是一幅和谐安宁的农家风情图,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相似,作者特别赞美妇女也参与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
B.十三日,作者遇雨狼狈不堪,由雨后道路皆水联想到水利的重要,进而发出“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的喟叹,表达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C.二十三日,记述了一件世态小事,绘形绘声地描写了酒徒猜拳、喧闹、谩骂以及醉后于泥淖中厮搏的情景,虽只有几十个字,但酒徒形象跃然纸上。
D.这四则日记所记述的是沿途风光和民情世风,只是一些日常见闻之事,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内容,但即小见大,从中可见到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小题4】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5分)
(2)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选篇一】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篇二】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
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第二十一列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相如贱人  (一向)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公开扬言 )
C.纵奇兵,败走(假装 )
D.为相国( 与“真”相对)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徒吾两人在也②赵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B.①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②括能读其父书传
C.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赵王以括为将
D.①不知将军宽至此也②赵王信秦
【小题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在“廉蔺交欢”情节中,刻画人物时,蔺相如廉颇并重。
B.“廉蔺交欢”既表现了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也写出了廉颇勇于改过的优点。
C.在长平之战中,因臣子的推荐,赵王以赵括为将军取代廉颇。
D.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发兵攻赵,廉颇领兵反击,大败燕军。
【小题4】把下列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