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安百姓。”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3 05:3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奏,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栾城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咎:责备
B.而蔽山东之诸侯   蔽:掩护
C.委区区之韩、魏   委:托付
D.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完:保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六国错误做法的一组是( )
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
③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④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⑥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④⑥D.③⑤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3)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1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构:购买
B.之为杏花书屋名:命名
C.周环以花果竹木艺:种植
D.君子有谷,孙子贻:给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从故居迁县之东门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
B.登其室,思制稍异于前
C.公言事忤天子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不及归没于金陵夫列子御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3分)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⑥吾于周氏见之矣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科举功名的向往。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花之白者尽多,皆有叶色相乱,此则不叶而花,与梅同致。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

②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众花之开,无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语云:“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为玉兰主人者,常有延伫经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讵非香国中绝大恨事?故值此花一开,便宜急急玩赏,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全开不玩而俟盛开,则恐好事未行,而杀风景者至矣。噫!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小题1】第①段中“殊盛事也”中“盛事”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说“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的原因是
【小题3】文中引用“弄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作用是   
【小题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玉兰花的主人,为了玉兰花开常常要期盼苦等几年。
B.迎来了玉兰花开,有时却因为一场大雨不能尽情地欣赏。
C.玉兰花的主人苦等几年,却等不来一个朝思暮想的知音。
D.绚烂一时却不能玩赏,这难道不是香花园里的极大憾事?
【小题5】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万柳堂

清 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①万柳堂:康熙年间刑部尚书冯溥之园林别墅②冯公:即冯溥,山东临朐人③訾:指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极土木之工  _________ (2)亦无可    _________
(3)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______  (4)方殷忧之不_________
【小题2】下列划线词与“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中的“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B.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C.吾妻死之年所植也。(《项脊轩志》)
D.云青青兮欲。(《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组— 则往往为别馆自娱 / 尽植柳 B组—力又不足以为 / 斩焉无一株
A.A组意义与用法相同 B组意义与用法不同B.A、B两组意义与用法都不同
C.A组意义与用法不同 B组意义与用法相同D.A、B两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
(2)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
【小题5】作为一篇游记,围绕万柳堂,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主要“记”了三个方面:(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就其思想价值作出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