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明年正月丁丑,葬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不绝 属:嘱托
B.吾能得之,用以自 矜:夸耀
C.未尝于物     忤:抵触
D.未而卒 奏:上书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葬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②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朝曰  
明年正月丁丑 
④圣俞初从父荫补太庙斋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小题4】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4 02:1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逍 遥 游
庄 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 通“智”,智慧。
B.汤之问棘也是已 对的,正确的。
C.此小大之也 通“辨”,区别。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阻。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的作用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鹏之徙于南冥也。(3)而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夫晋,何厌之有?(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翼若垂天之云。(8)而宋荣子犹然笑之。(9)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汤之问棘也是已。(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1)(2)(7)/(9)(10)/(3)(4)(8)/(5)(11)/(6)
B.(1)(2)(7)/(9)(10)/(3)(4)(6)(8)/(5)(11)
C.(1)(7)/(2)(9)(10)/(3)(4)(6)(8)/(5)(11)
D.(1)(7)/(2)(9)(10)/(3)(4)(8)/(5)(11)/(6)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 革:改变,除去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应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秦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 僇:通“戮”,刑辱的意思
B.外与天际  际:边际
C.引满酌 觞:酒杯
D.梦亦同趣 趣:通“趋”,往,赴。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隙也,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于其身也,耻师焉
B.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 木欣欣向荣
C.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师道不复可知矣
D.日与徒上高山,入深林 惑而不从师,为惑也终不解也
【小题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点偶然、被动与无奈。 。           。 最后,山水与人合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呼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感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中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的生存天地
A.③⑤②④⑥①B.③②⑤⑥①④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①⑥④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