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题。
苏子愀然,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也,而吾与予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襟危坐   整理   ②山川相 通“缭”,环绕
酾酒临江   斟酒   ④举匏樽以相 劝人饮酒
⑤抱明月而长终 永远终结 ⑥而莫消长也 最终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也  收藏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 到,往
⑨杯盘狼藉   凌乱、杂乱 ⑩不知东方之白   已经
A.①⑤⑥B.②⑧⑨C.③⑦⑩D.①④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B.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不拘于时,学
C.挟飞仙遨游     作《师说》贻之
D.侣鱼虾友麇鹿   蟹六跪二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0 06:2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颜洞记
徐霞客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下。
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东壁回环上。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洞大道,当城而南循:顺着,沿着
B.峡甚,水倾其中逼:迫近,接近
C.中忽辟门景延:引进
D.已东壁回环上陟:登,升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架木渡常身翼蔽沛公
B.始悔导者误谁大王为此计者
C.遂瞰洞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导者妄谓在南崖下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B.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C.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D.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安府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
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
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
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
(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挽近世涂①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柟、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②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③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其业,乐_______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④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⑥而辐凑⑦。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_______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齐武王)、宣(齐宣王)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_______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_______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①涂:堵塞。②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包括开发山泽资源的人。③期会:约期会集。④三宝:指粮食、器物、财富。⑤潟(xì)卤(lǔ):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⑥繦至:像绳索相连一样接连而来。繦,用绳索穿好的钱串。⑦辐凑:形容四方人物来归,象辐条之集中于轮毂一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各其食,美其服 甘:甘美
B.必用此为 务:追求
C.谣俗被服饮食生送死之具也 奉:奉养、养活
D.各其业 劝:劝勉,鼓励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于   而   则   其B.其   则   而   于
C.于   则   而   其D.其   而   则   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B.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C.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D.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小题4】以下句子全都说明“货殖”关乎国家强盛,百姓生计的一组是(  )
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②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③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⑤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A.①⑤B.③④C.①④D.②⑤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序言。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司马迁的《货殖列传》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B.作者在文章开头赞同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肯定了国家太平安定,人民无忧无虑、安居乐业的“至治”社会。
C.作者认为社会分工有农、虞、工、商,组织这种分工的不是“政教发征期会”,而是“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D.文章围绕“货殖”行文,观点突出;文中举了大量事例多角度论证“货殖”对国计民生及人们的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论据坚实,说理透彻。
【小题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3)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焉  叹:叹惜。
B.夫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小题2】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裁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浩渺之书,A ,一也。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较试之场,久这气色渐落,B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人虽,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 C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若季重者,五岁遍受《五经》,十岁恣为文章二十而成进士,盖一代之才也。而天亦若有以异之者。大越之墟,古今冠带之国也,固已受灵气于斯。而世籍都下,往来燕越间,起禹穴吴山,江海淮沂,东上贷宗,西迤太行,归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页 处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辅;咸在矣。于以豁心神,纡眺听者,必将郁结乎文章。而又少无专门,承学之间,灵心洞脱,孤游皓杳,早为贵公钜人所赏,闻所未闻,出见少年,裘马弓剑,旗亭陌道之间,顾而乐之,此亦文心之所贻佇也。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名字所至,赞叹盈瞩,故其为文字也,高广其心神,亮浏其音节,精华甚充,颜色甚悦,缈焉者如岭云之媚天霄,绚焉者如江霞之荡林樾;乍翕乍辟,如崩如兴;不可迫视,莫或殚形;大有传疏之所曾遗,著录之所未经者矣。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绝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括帖:科举范文。③诸生:通过县试或府试、院试的生员。④贻佇:停靠,驻留。
【小题1】将下面这句话填入①段的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处的是(___)
一食其尘,不复可鲜
【小题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为____________,科场之累和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分析正确的一项使(  )
A.与作者“困未敏达”受累“较试之场”对比
B.说明“身复早达”没有诸生困顿科场的忧愁。
C.王季重因“早达”而无“诸生”的生计之忧。
D.因为“身复早达”,王季重成为“一代之才”。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
【小题5】作者在序中阐释了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作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近夫墓志铭
崔铣
殷氏凤阳大族也,元末有讳仲名者,避乱于东平,因于寿张。仲名生尚文,尚文生胜,胜生铎,铎生玑号刚斋,以贡士为昌黎令,刚严多知,民畏爱之。刚斋内李氏,孕七月生近夫。既长,修眉而碧目,口可容拳,体羸而骨健,读书数行下,既成诵,终身不忘。年二十有六举进士,明年以疾归,卜居石川,作“畜艾堂”,聚书数千卷。病愈,还京师授靖江知县。近夫明察有断,不劳而治。蓟盗过淮渡江,掠常州将靖江,近夫有备,盗谍知之,乃如江阴,近夫发兵追之,江阴得完。常守檄近夫修郡城,又自修学宫,费省而工坚。
民朱铠死于文庙西庑中,莫知杀之者。忽得匿名书曰:杀铠者某也,铠素雠某。众谓不诬,近夫曰此嫁贼以缓治也。密问左右与铠狎者谁,对曰胥姚明。近夫乃集群胥于堂,曰吾欲写书,各呈若字,视明字类书。诘之曰:“尔素狎铠,杀之何?”明大惊,曰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近夫叹曰:“利重忘亲,交非其道者,必凶!嗟乎!嗟乎!”乃杀。
调青田,青田剧邑也,近夫去其害民者六七事,他无所更张。近夫雅好游眺川壑,览物歌咏清江。青田有大江孤山混元峰。每暇辄出,啸咏其间,旷然自得。乙亥考绩如京师,青田民号泣而送之。吏部以最闻,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上疏言事者五:曰清弊苏民,曰安重地,曰防奸微,曰除邪以全治,曰公赏罚。既病,封其疏,题曰:“理真事晓,意忠词驯,正而不迂,婉而不屈。”付其母曰“兹以归云霓弟”,遂卒。丙子七月七日也,享年三十有七。
近夫爱诵程氏、朱氏书,其为文非秦汉人语不习,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自汉、魏至唐作者皆辩其音节而拟之,作古乐府四百篇,其《彀录》《金仆姑》数十卷,又览庄周书,说其达性善喻最。后自病,太博必六经之旨,然后究心焉!国子司业穆伯潜,笃行苦学无匹也!犹畏近夫。曰近夫之耻不善不啻负秽。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葬于石川之南,会者千人咸哭之失声。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于寿张 家:安家
B.掠常州将靖江 如:到,往
C.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    风:形成……的风气
D.其《彀录》《金仆姑》 志:记,写
【小题2】对全文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近夫的祖籍是凤阳。成年之后,身材魁梧伟岸,记忆力强,家中藏书很多,达几千册。
B.殷近夫曾受命修缮城池,又自行修建了学校,工程花费不多,但都牢固。
C.殷近夫明于断案,体恤百姓,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能忠于职守,可惜的是他在英年便早逝了。
D.殷近夫是个有才学、有急智、有能力、爱好河山的官员,曾作诗文数十卷,喜欢庄子的文章。
【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
(2)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
【小题4】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殷近夫认为是“必凶之人”的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