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催 科
①【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
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
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
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
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固、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
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
尤之者,则应曰:“
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丕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
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
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
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
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
⑥时,比岁蠲
⑦,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二祖:明代的英宗、孝宗。⑦蠲(juān):减少。
【小题1】对下列旬予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鬻妻鬻子女耳 鬻:卖。 |
B.或有尤之者 尤:更加,格外。 |
C.自媒能治背驼 媒:宣传,宣扬。 |
D.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阳城以拙蒙赏 但以刘日薄西山 |
B.国家之需赋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
C.后慑于黜罚 屈贾谊于长沙 |
D.可朝治而夕如矢 抚孤松而盘桓 |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
B.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
C.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
D.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议论性文章,开篇即提出问题:当县令之难,难就难在催缴赋税与安抚体恤百姓这对矛盾难以处理。然后以阳城为例,古今对比,具有讽谏的意味。 |
B.国家需要赋税,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有难处,当官的催缴赋税也有难处,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深表同情,对想方设法“催科”的地方官吏表示理解。 |
C.作者用驼医治死驼者的寓言故事作比,既形象地说明不择手段地“催科”的严重危害,也为文章平添了一些趣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
D.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既对最高统治者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也拿今世与前代作对比,对当朝的最高统治者予以委婉的批评和嘲讽。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